乌兹别克斯坦9日游D6:雷吉斯坦广场-撒马尔罕2023年6月18日


住的酒店离雷吉斯坦广场很近,步行5-6分钟。不到6点到达雷吉斯坦广场时,广场周边已经有人了。
雷吉斯坦广场
雷吉斯坦广场(The
Registan),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地”,它是帖木儿帝国撒马尔罕古城的中心,是当时市民们聆听国王公告的场所,也是处决犯人的地方。行刑的人在地上撒上沙子,以吸收被砍头的犯人喷出的血,因此广场被命名为Reg(沙)和stan(地)。
这里的三座宏伟建筑是世界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伊斯兰经学院,其中一座建于1416-1420年,另外两座建于200年后。更古老的东西都被成吉思汗(Chenghis
Khan,1162-122年)摧毁了。前苏联专家在修缮这三座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建筑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17-18世纪,撒马尔罕陷入危机,首都迁至布哈拉,雷吉斯坦广场上的经学院年久失修,空无一人,穿过城市的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也不见了。直至18世纪末期,撒马尔罕才又恢复生机。

有几位当地居民坐在广场附近树荫下的椅子上打盹休息,也有像我一样想进到广场里拍照的游客。此时通向广场的几处步行道都被铁马拦着,但还是有几位游客避开铁马走了进去。我跟着那几位当地人,大家刚走进去十几米,就被远处的小保安高声制止住,并给轰了出来。

小保安说广场8点才开放。无奈之下,我围着广场上这三座巨大的建筑绕了一圈。

6点半走到雷吉斯坦广场售票处附近,正在纠结是先回酒店,等8点再来还是再去拍拍空旷的广场。这时来了3个中国女孩,她们和售票处里的保安交流了一会儿,就买票进去了。

门票,外国人50000索姆(合31元人民币),当地人6000索姆(合3.8元人民币)。
我一看能进去了,赶忙也走了过去。因不到正式开放时间,所以门票没有收据,但得到保安的认可,在里面拍照时会受到保安的特殊关照。后来又有没买门票的游客看到我们在广场里晃悠,以为可以逃过门票,就跨过铁马走进来,立马就被小保安轰出去了。
谢尔多尔经学院
谢尔多尔经学院(Sher Dor
Medressa),建于布哈拉汗国阿斯特拉罕王朝Yalangtush Bakhodur
统治时期的1619-1636年。这个名字意为“有狮子的经学院”,它是以皮史塔克(Pishtaq,拱门)上的马赛克图案命名的。
在拱门的门楣上左右各有一只长着鬃毛看着更像是老虎(而不像狮子)的野兽,它们正在追逐白鹿,老虎背上是一个有着人脸的太阳,这人脸既像男人又像女人。
经学院入口拱门上的动物和人的图案显然是违反伊斯兰教法的,或许建造经学院那个时期对教法执行的不那么严格,或许这抽象的马赛克画打了个擦边球,逃避教法的规定。至少设计得到了当时布哈拉的统治者伊玛目库里可汗(Imam
Quli
Khan)的准许,与布哈拉的纳迪尔.迪万别基经学院(Nadir
Divanbegi Medressa)一样。


谢尔多尔经学院位于雷吉斯坦广场东面,对面是早它200年建造的兀鲁伯经学院。它的设计和建造几乎完全复制了兀鲁伯经学院。

经学院的内外装饰着明亮的琉璃砖,墙壁和塔楼上覆盖这各种花卉图案和可兰经语录。


入口上方中央有一个万字符(swastika),自古以来它是富足和肥沃的象征。




庭院内有学生宿舍,但没有清真寺。













蒂拉卡里经学院
蒂拉卡里经学院(Tilla-Kari Medressa),1660年完工。蒂拉卡里意为“镀金的”,是指清真寺里的那些镀金装饰。

这里曾是帖木儿的妻子图曼.阿卡(Touman-Agha)在14世纪建造的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Mirzo商队的驻地。



皮史塔克(拱门)上象征太阳的马赛克图案




正面入口处还有一扇便于通风的雕刻石膏窗



有花园式的宜人庭院

清真寺位于庭院左侧,以金色和错综复杂的装饰象征着建造时撒马尔罕的富有。


蒂拉卡里也是一所寄宿经学院
兀鲁伯经学院
兀鲁伯经学院(Ulugbek Medressa),建于1417年-1420年。

经学院的入口由三个连续的拱门(Iwan,伊万)组成,面向雷吉斯坦广场的那座最大,被叫作皮史塔克(pishtaq)。
那座10米高气势恢宏的皮史塔克两边各有一座高塔,这在当时是非常高大的宏伟的建筑了。
皮史塔克上用库法体(kufic)写有铭文:“这座宏伟的立面比天空高两倍,它的重量之大使得地球自转都被延缓了。”
皮史塔克拱门上以花卉图案和库法体铭文为装饰物,黄棕色为底,突出有绿色和黄色,装饰完全尊重了伊斯兰的风俗,但依稀可见零星几处令人惊叹的蓝色“星座”图案(不太像星座,更像向日葵),这也体现了经学院的修建者兀鲁伯对天文学的热爱。

经学院有50间学生宿舍,庭院每边中央都有一个伊万拱门。庭院的每个拐角都有一个读书教室。后来中亚的几乎所有经学院都采用了这种布置方式。

事实上,在兀鲁伯天文台建成之前,这里就曾作为观测天象的场所,所以有这些“星座”图案也不足为奇了。


兀鲁伯共建有三座经学院,另两座在布哈拉和G‘ijduvon。这三座经学院的设计、高度都极为相似,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在布哈拉兀鲁伯经学院上刻有他的名字- Ismail b. Tahir b. Mahmad Isfahani,据推测这位建筑大师有可能是伊朗伊斯法罕帖木儿军队的俘虏的后裔,他被迫留在中亚为王室设计建造经学院。

经学院内的方形庭院,包括一座漂亮内饰的清真寺,寺内一侧还有一个朴素庄严的教室,周围有学生宿舍。它也是整个中亚现存最古老的经学院。



兀鲁伯经学院是15世纪东方穆斯林最好的经学院之一。伟大的波斯诗人阿卜杜勒·拉赫曼·贾米(Abdul-Rahman Jami)曾就读于此。
兀鲁伯除了作为统治者,他本人还是一位学者和科学家,特别是在天文学领域,主要以高度准确的星象图而闻名,且这些星象图都是在没有使用望远镜的条件下绘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