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2023-05-12 16:44:56)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合肥距安庆170公里,开车两个半小时。


大约中午12点到了合肥瑯盛国际酒店(合肥天鹅湖万达广场店)。酒店位于天鹅湖体育公园旁,房间视野非常好,近处的天鹅湖尽收眼底,远处是成片的高层住宅,一眼望不到头,那阵式比北京的望京大多了。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吃了简餐后,打车去2.5公里外的安徽博物院

 

现在不少省都把省会博物馆改名为博物院了,高大上许多。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都还叫博物馆,只有故宫叫博物院。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博物院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博物院免费参观,但需要微信扫描预约门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文明史陈列

共有五个部分:“人类遗存 涂山会盟”、“青铜礼乐 夷楚华章”、“王侯风流 曹操雄略”、“河运通达 清名流芳”、“中都基业 天下徽商”。其中的青铜部分最好看。

 

. 人类遗存 涂山会盟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玛瑙钺yue),新石器时代;玉斧,新石器时代;玉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开始,结束为距今5000年前。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玉人(立),新石器时代;玉人(坐),新石器时代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薛家岗遗址,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陶器制作讲究,不少器物表面抹了一层薄泥浆,使得器物表面更为光滑平整。玉器以璜、环、管、钺为多。石器以刀、钺、锛(ben)为主。多通体精磨,对面穿孔,少数刀、钺的孔眼周围绘有红色花果形图案;其中以奇数相列的一至十三孔石刀尤为特殊,在世界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陶球,表面有镂孔或戳印纹,并按经纬线的形式有规律的分布,绝大多数体内中空,内装有小陶丸,摇之有声。其用途说法不一,有认为是孩童嬉戏的玩具,或是装饰品,也有认为是乐器,还有认为是用来计算的,类似于卜卦的一种工具。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彩绘石钺,钺多为象征权力的一种礼仪性质用具。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多孔石刀,石刀钻孔通常为奇数,从一至十三孔皆有发现。有学者认为这是薛家岗人对“阳数”有着某种崇拜;也有学者指出,钻孔之所以为奇数,是因为薛家岗人首先选择石刀中心点钻一孔,再依次以相等距离在中心孔两侧钻孔,所以总是奇数。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鹿角,截取鹿角的主枝和叉枝,主枝为钩,叉枝为柄。使用时,柄绑于木棍上,类似于长钩,用于采集高处的植物或果实。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

上排:假腹簋,陶盉,长颈壶,陶罐

下排:器盖,陶鼎,陶鼎,深腹盆

gui):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he):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有三条腿。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上排:陶鬶,陶鼎,背壶。

下排:陶箅,高柄杯

gui):古代陶制或铜制炊具。有三个空心足。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鸟形神器,它可能是当地的鸟图腾崇拜,或是一件权力象征物,为氏族首领拥有,在重大场合出现,供氏族成员膜拜。

 

七足镂孔器,推测为祭祀用具,如何摆放和使用都暂不清楚。

 

 

. 青铜礼乐 夷楚华章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铸客大鼎又名楚大鼎,是战国晚期楚国重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1933年,铸客大鼎在寿县李三孤堆被盗掘出土,之后颠沛流离十六载,于1949年回到安徽。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牛啊!”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上排:蝉纹鼎

下排:重环纹鼎、龙纹平盖鼎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首鼎,鼎的一侧作兽首状,有凸起的双目和竖立的犄角,另一侧有扉棱作兽尾。独特之处在于兽首与容器的连铸。兽首鼎是祭祀时使用的青铜礼器,葬有兽首鼎的墓主人地位可能很高。春秋时期的物品。

 

群舒偃姓诸国,是指春秋时期分布在安徽舒城周围的若干个舒族小国,可考的有舒、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龏、舒鲍、宗、巢等九国。

 

曲柄盉,群舒最具地域特色的器物之一。器物上部为盆或钵,下部为空足分档鬲。鬲腹部设一流一鋬,鋬向上卷曲,造型奇特。尤其以龙柄盉形态最为灵动优美,整器素面无纹,仅在鋬顶端装饰龙首,吻部突出,作探视盉中状。

li):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

pan),器物上用手提的部分。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蟠虺(hui)纹曲柄盉,龙纹曲柄盉,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盘、匜,盘,盛水器;匜,盥手注水之器。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飨(xiang)时净手的仪式,即沃盥礼,行礼时一人在上持匜或盉浇水,一人在下端盘接水,一人在侧拿手巾,行礼之人在盥洗完毕后用手巾将手擦干。

西周中期以前浇水用盉,西周晚期以后改用匜。

yi),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镂空龙耳罍(复制品),春秋时期

le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形状似壶而大,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蔡国,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国家,到春秋中期,蔡国逐渐成为楚国附庸。春秋晚期转为亲晋联吴。公元前447年被楚所灭。

 

20世纪50年代,在寿县盉淮南市蔡家岗先后发现蔡侯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格。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蔡侯鼎,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蔡侯升鼎,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蔡侯簋,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蔡侯方壶,春秋。方壶颈度长,颈与腹分段,腹部作十字分栏,大兽耳,具有楚器风格。盖握为莲瓣状。壶颈内刻有铭文“蔡侯绅之飤壶

si)同饲,喂养。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蔡侯方鉴,蔡侯方尊缶,春秋

fou),盛酒浆的瓦器。

 

盛酒器尊缶和水器鉴组合配套使用。使用时,将尊缶置于鉴内,鉴腹内壁的四环正好可以与缶腹部的四环相连。鉴内夏天可以盛放冰块,冬天或可盛放热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嵌红铜豆蔡侯盥缶,春秋

,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盥缶为楚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青铜器。春秋时期,贵族各阶层依然盛行商周以来的沃盥礼,而盥缶与盘和匜相配套使用,主要用于盛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大铙,商代

nao),古代军中打击乐器。

商人信仰鬼神,重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青铜大铙可能是重大祭祀用的礼器,祭祀结束后被就地掩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鬲,商代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弦纹甗,春秋

yan),古代蒸炊器,类似于现在的蒸锅。由两部分组成,上为大口盆形的甑,下为鬲。甑底有箅,箅上有十字形孔或直线孔,以通蒸汽。

zeng),古代蒸食器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窃曲纹簋,西周

gui),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簋,盛放煮熟的黍、稷(小米)、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组合的鼎配合使用。

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凤纹簠,春秋

fu),古代祭祀时盛放煮熟谷物(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蟠虺(hui)纹盨,春秋

 

xu),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龙纹鼎,西周

,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宴飨时用以烹煮肉类。商周时期,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用鼎多少也代表主人的地位。

 

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公卣,西周

you),古代盛酒的青铜器皿,专门用以盛放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口小腹大。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器物腹部饰羽冠交叉的凤鸟纹,盖内和器内底皆有铭文210字“公作宝尊彝,其孙子永用”。

,古代青铜祭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觚,商代

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形制特征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尊,商代

器腹饰高浮雕兽面纹。器壁厚薄均匀,器腹内壁随器表浮雕纹饰走向而凹凸不平。与兽面纹尊一同出土的龙虎纹尊,现藏国家博物馆。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爵,商代

,古代酒器。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一般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口结合处有柱,用于飨饮酌酒或用于温酒,盛行于商代和周朝初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兽面纹斝,商代

jia),古代酒器名。圆口,口上有两柱,三足,有把手。

斝,盛酒行祼(guan)礼之器,一说可以温酒。形似爵,有两柱而没有流和尾,容量一般较大。

祼礼,古代的一种以降神为目的的祭祀形式。周代的祼礼主要有两类:一是在祼祭神祗,二是祼飨宾客。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镂空龙纹盘,春秋

盘内底饰龙纹,腹部饰一周镂空云纹。盘本为水器。其具体功用有待探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乳钉纹簋,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凤纹方鼎,春秋

方鼎流行于商和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少见。此方鼎腹部所饰凤鸟纹,极具中原西周早中期之交的风格;足较低,扉棱作吴越式云形,均说明此鼎在中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当地文化因素融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编织纹簋,春秋

此簋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流行的簋形制相似,但是器腹却极宽扁低矮。腹部所饰编织纹多见于南方青铜器,上腹部编织纹中间装饰变形兽纹。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鸟钮盖盉,春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帝王匜鼎,战国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展翅攫蛇鹰,战国

1933年发现的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墓主为楚幽王熊悍,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座具有王者身份的楚国墓葬。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铸造精良。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jia),古代酒器名。圆口,口上有两柱,三足,有把手。

xu),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le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形状似壶而大,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形制特征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

fu),古代祭祀时盛放煮熟谷物(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

gui),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yan),古代蒸炊器,类似于现在的蒸锅。由两部分组成,上为大口盆形的甑,下为鬲。甑底有箅,箅上有十字形孔或直线孔,以通蒸汽。

li):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

you),古代盛酒的青铜器皿,专门用以盛放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口小腹大。

zheng),古乐器名。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柄可执,敲击发声,多用于行军中。

  

yi),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fou),盛酒浆的瓦器。

,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zeng),古代蒸食器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nao),古代军中打击乐器。

,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宴飨时用以烹煮肉类。商周时期,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用鼎多少也代表主人的地位。

,古代酒器。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一般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口结合处有柱,用于飨饮酌酒或用于温酒,盛行于商代和周朝初年。

he):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有三条腿。

gui):古代陶制或铜制炊具。有三个空心足。

,古代青铜祭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鄂君启金节(车节),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鄂君启金节,楚怀王(?-公元前296年)颁发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证。鄂是地名,启是鄂君之名,青铜质,表面有错金铭文,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金节”。车节148字,舟节164字。其铭文内容涉及古地名、河流名、水陆交通路线、关税以及禁运物资等众多方面。

 

1957年,在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发现车节3件,舟节2件。迄今为止仅发现这一处,因而极为珍贵。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车节、舟节各一件,其它藏于安徽博物院。

 

车节。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大工君脽(shui)以楚王的命令,让官员为鄂国的国君铸造金节。金节规定,一次最多通行50辆车,一年内往返。禁止运输青铜、皮革等军用物资。如果用马、牛等牲畜拉货物,集十匹当一车;如果用挑夫运输,二十人当一车。这些都要从50辆车中减去。从鄂出发,经陆路最终达到郢(ying)。见到金节就不征税,不提供食宿。不见金节就要征税。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鄂君启金节(舟节),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舟节。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大工君脽(shui)以楚王的命令,让官员为鄂国的国君铸造金节。金节规定,一次最多通行150艘船,一年内往返。从鄂出发,经陆路最终达到郢(ying)。见到金节就不征税,不提供食宿。不见金节就要征税。如果运载马、牛、羊等货物,就在大府征税,而不在关卡征税。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汉代漆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日用陶瓷

主要用于蒸煮、盛放饮食。西汉晚期,一种釉色呈绿色、黄色或褐色的低温釉陶器开始用作随葬明器。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仙人骑兽灯,汉(公元前206-220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龟驮凤鸟铜灯,西汉(公元前206-8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上排:兽纹铭文镜六乳神兽纹镜,汉(公元前206-220年)

下排:“长宜子孙”连狐纹镜,西汉(公元前206-8年);“龙氏”铭四乳神兽纹镜,东汉(25-220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文明史陈列后面三部分(“王侯风流 曹操雄略”、“河运通达 清名流芳”、“中都基业 天下徽商)的展品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三彩小水滴,唐(618-90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三彩三足炉,唐(618-90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纹双系执壶,北宋(960-112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繁昌窑青白釉四系盖罐,北宋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守门按盾武士陶俑,隋(581-618年)

陶俑陪葬在隋唐时期较为流行,这对武士陶俑一怒一笑,披甲按盾,气势勇猛。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镇墓陶兽,人面镇墓陶兽,隋(581-618年)

镇墓兽是保护死者坟墓及亡灵的神兽,担负着辟邪驱魔,保护墓室不受侵扰,确保死者灵魂安宁的职责。隋代镇墓兽一般成对出现,一人面,一兽面,置于墓门两侧。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三彩卧女抱鹅枕,宋(960-1279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三彩双系凤柄壶,唐(618-90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北宋(960-112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影青釉香薰,北宋(960-1127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鎏金佛塔,宋(960-1279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大明宝钞,明(1368-1644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汪祐孙卖田赤契,明洪武五年(1372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绿釉龙纹脊吻,明(1368-1644年)


安徽10日游D7: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合肥2023年4月21日

明清时期的徽商会馆-北京歙县会馆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