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寒与满舟与彭超

(2006-11-30 13:16:10)
分类: 杂文乱弹

  韩寒是多年以前就知道了,缘于全国第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之后,作家出版社的责编袁敏到青岛来,迫不及待地向我绍介几位一等奖得主,其中就有韩寒。说邮局误了他的复试,老师们不甘心,又专门通知了他,顺便也就出了他写成《杯中窥人》那篇作文的题目--一杯水,老师团了一张纸,扔了进去。

  文章看了,吃了一惊!其中几句哲言,更是记忆深刻:“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此言此文,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一学生,你道是当今后生可畏不可畏?可喜不可喜?于是便记住了这个名字。

  今年,再次听说韩寒则是因为18岁的他,六门功课亮了红灯,自己又主动休了学,而且其有高论说若不是搞专门研究,数学学到初二足矣。我听了分外高兴,中国终于出了几位敢于“执偏峰而著大字”的英才了--尽管他们十分年轻--人类发展,没有狂想与妄想,就很难有迅进;这是已被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的。

  紧接着,便知道他一气儿出了两本书,加起来的印数达30万册!这该算是个天才了。于是,便去买了来看,这才知道,是老作家峻青和北大的博导曹文轩为其作序。这两位我也知道些些,没有一位是趋炎附势的角色。既然肯为一个“黄乳小儿”作序,可见这韩寒在文学创作上是一定有些意思的了。

  再后来,便看到有人写文章对韩寒不以为然了,说是他这样做不堪为模,说他是进不了大学的了,更有甚者,认为他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通”?…… 我便有些发闷,不知道这些评论者衡量人(或者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人一定要为别人做楷模吗?一个人一定要上大学吗?人这一生怎么样才算是把路走“通”了?……若是人人都去做楷模,那么谁来做老百姓呢?若是上了大学才作数,世界上第一座大学里的教授是哪座大学里毕业出来的呢?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18岁的青年人已经出了两本书且销量看好,仍为走不通,那这人生的“罗马”谁能走到?何以为“通”呢?我是越寻思越胡涂了呢。

  倒是小韩寒自己的一些话可以与他们论理:“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仍是这位少年人,说的却是哲理。

  正这时候,看到了关于又一个也是17岁的天才的报导,也是出在上海,名字叫作满舟。说他接触电脑刚刚一年,由于在网络技术上突出的成绩,特别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钻研已具专长,成为网上排名第一的“黑客站长”,受聘出任三家网络公司的CEO,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北京一家电子出版社,想让他出一本20万字的网络安全专著,并限时三周交稿。这孩子正逢上期末考试,他只能按兵不动,甫一考完,他自己把自己钉在电脑前干了三天三夜,居然就把这20万字的大著完成了。十六开的稿纸他敲出了299页。连他的父母也大吃一惊,他却笑嘻嘻地告诉他们:“为什么中学生就不行?网络时代了,就是要做出别人没做出来的事情才‘酷’哪!”就是这个满舟,他自创的网络安全网页,每天接受国内外4000人次来访,每天他都会回复100多封电子邮件。他的才能、精力、水准、效率都让人万分吃惊,绝对比韩寒更“酷”。他对学业的态度与韩寒也不同,他说“我一定要考大学,懂得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大事。”

  满舟的故事正让人啧啧称叹,《文学报》上又报出一位彭超,没说他的年纪,只说他还是个大男孩。1994、1997、1998、1999四年里,沿着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背着个旅行包摇摇晃晃地四上西藏,然后就写了一本书《浪迹雪域--一个大男孩藏区漂泊手记》。出版此书的海天出版社编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地推出《花季.雨季》之后,第二本让他们感到兴奋的书。尽管没报导这彭超到底多少岁,但1994年他第一次上西藏的时候绝对不会超过17岁(应该更小些)。

  一个一个少年英雄就这样惊人地“出世”了。我所以不厌其烦地要把这几位小英雄的事迹绍介清楚,正是有感于有些人和有些媒体对这些“天才少年”的莫名指责或是贬义报导。基因破译使我们知道了人类中就是有一些“另类”。有句古话也说“天才与疯子只差一步”。这三个孩子,与平常的孩子是有些不同,在某些人眼里都离着“疯子”不远了;岂不知,正是这些孩子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古代里的许多伟人、名人也不乏少年得志流芳百世者,罗成、霍去病、司马光皆是。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苏轼“老夫”,填此词时也不过是37岁,以今天的标准,正该算是“第三梯队”呢。我们这个民族(也许还有我们这个时代)太愿意出导师、认导师、崇拜导师了;而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家长又太愿意众生们、孩子们要规规矩矩“听话”乃至于“崇拜”他们了。岂不知这世界,这自然,却常常是只有出了“格”,犯了“规”,才可能“忽然发现”、“突然异变”,才可能迅即地让我们改变观念、打开思路、豁然开朗,创出或是进入一片崭新天地。

  韩寒选择了一条不读大学直接进入社会的路,我以为不必指责。对于许多落榜生,我们还谆谆教导他们“上大学不是惟一的”呢。一个自愿不上大学的孩子,自己能够写书,自己对社会有独特的见解,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感到欣慰;同样,对于满舟,他愿意读大学,认为读大学更能增长才智,发展自己,我们也应该为他高兴,为他祝福;而彭超,把西藏作为他的大学,有何不好?一位诗人诙谐地改过古人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以为他改得不错。人生不是蒸馒头,不需要一个模子朝外扣。世界这么大,道路这么多,只要“大方向”不错,应该任由发展,百花齐放,各呈色彩,各结硕果。

  人们啊,少一点儿指责,多一点儿宽容,放一条大路,让年青人自己去走去闯吧!这世界,大着哪!你知道哪片云彩一定会下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考应开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