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在泰山之巅写下“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为什么会在20年后的一个仲夏夜,变成一个“双照泪痕干”的大叔?他晚年时又为什么自比孔明,“遗恨失吞吴”?

月夜(小欢喜手绘)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八月仲夏的一个夜晚,44岁的杜甫被安禄山叛军囚禁在长安。望着窗外的月亮,他无比思念鄜州(陕西富县)的妻儿。想想也倒霉。6月安禄山作乱后,杜甫携家眷逃离长安。好不容易肃宗在宁夏灵武宣布即位,杜甫就想感到宁夏去勤王。哪料到半路上居然被安禄山的部队所俘获,然后又被押回长安。
小欢喜给杜甫设计了一个凳子帮他看月亮。幸好笔墨纸砚还是提供的,坐牢也不耽误文学创作。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眼泪决堤的大叔曾经也有过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24岁,考进士落榜也无法打击到年轻的杜甫。他开始北游齐赵,抒发心志。想当年(春秋时代),齐国鲁国以泰山为界,如今我站在泰山之巅,何等雄壮的美景啊。于是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诞生了。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看过了青年和中年,再来看一下杜甫晚年的思想和心境。他是52岁辞职住到成都草堂的。杜工部不再是杜工部的时候,连茅草屋破了又只能望天兴叹秋风秋雨之无情。愁得觉也睡不着了。杜甫善于忍耐,一直忍到次年4月才下决心离开成都,一路辗转最后投奔夔州都督柏茂林。从此,杜甫一边劳动一边写作,迎来了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在短短两年里一共创作了四百多首。
杜甫的新家就在武侯庙附近。这一天,他来到江边八阵图遗址,缅怀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功高盖世,失败的原因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可见,晚年杜甫依然保持着“忠臣贤良,昏君误国”的思想。
更多诗情画意,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