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瓦格纳指环王权力的游戏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 |
分类: 文艺评论 |
凡人怎么可以向天才讨债
献给“女武神”玛蒂德·威森东克夫人
《尼伯龙根的指环》作为瓦格纳的代表作,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26年。也就是说瓦格纳从35岁一直写到59岁才完成。先来了解创作背景。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情势高涨,瓦格纳在《人民报》上发表了题为《革命》的 文章,把革命描写为伟大的女神:“她乘潘风嫩的翅膀奔驰着,高高地昂着那被闪照着的头,右手持剑,左手持火炬,目光阴黯、冷淡而带怒气,但是对于那些敢于正视这黯淡的目光的人,它却发射出最纯洁的爱的光芒。”这可能就是他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塑造女武神形象的最初来由。
瓦格纳不但慷慨陈词,还投笔从戎,参加了1849年5月的一场街巷防御战。到底是文艺青年,在战斗期间他还冒着枪林弹雨张贴革命传单以唤醒民众的精神。结果遭到了追捕,德累斯顿的街巷上到处可以看到“逮捕皇家司乐官瓦格纳”的通缉令。幸而在李斯特的帮助下,靠一本假护照逃到了瑞士苏黎世。
在苏黎世长达十二年的流亡生活中,瓦格纳没有固定工资,靠朋友资助和少量稿酬维持生活。他不会理财,又喜好挥霍,不到五年就背上了一万法朗的巨债。更倒霉的是,在1852年至1855年间,他先后染上疟疾和丹毒。亏得后来认识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实业家夫妇。他们不但出资让瓦格纳旅行休养,还在湖光山色的地方买了房子给他住。尤其是女主人玛蒂德·威森东克夫人。她不但年轻美丽,对哲学、文学、音乐都有一定的见解。瓦格纳十分仰慕她,时常在黄昏时刻出现在玛蒂德的客厅里。因此,瓦格纳戏称自己为“黄昏客”。后来,他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女武神》一幕的靡页上写下“G.S.M”(“祝福玛蒂德”) 的字样,致敬这位贵人知己。
在欣赏《女武神的骑行》之前需要说明一个细节。确切说,《尼伯龙根的指环》不是歌剧,而是乐剧。瓦格纳主张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被他改革后的“歌剧”就被称为“乐剧”。但大家都习惯了歌剧的说法,实际上除了业内人士,没人在意这些术语。还是那句话,好看就够了。
《尼伯龙根的指环》有四幕: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及诸神的黄昏。第二幕的间奏曲《女武神的骑行》是一首雄壮威严的名曲。女武神是武神的女儿,戴着牛角头盔,身披铠甲。在短短五分钟内,小号、长号、大号和圆号作为主角,共同吹响战斗的号角,提琴和黑管则负责渲染紧张气氛。虽然瓦格纳认为戏剧第一音乐第二,但这首曲子本身就很有戏剧性了,别说受过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士,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保证听了也会热血沸腾。
“疯王”路德维希二世功不可没
1872年5月22日,瓦格纳60岁生日,疯王特别为他建造的拜罗伊特剧院(又名节日剧院)破土动工。1876年8月,长达16小时的史诗级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于该剧院首演。两场分四天上演,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演出火爆到什么程度?几乎全欧洲的业内人士和爱乐者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甚至发生了当地食物短缺的奇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女武神”玛蒂德·威森东克夫人还是“疯王”路德维希二世都为这一音乐瑰宝的诞生积德了。而瓦格纳,也奠定了其在西方音乐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你是“魔戒粉”还是“权游粉”,一定要去看这部歌剧——唯一并永远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更多名曲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