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换季,维瓦尔第喊你听《四季》。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一个很骄傲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有人说他虚荣爱吹牛,比如谎报自己的作品数或者夸口说自己写一首协奏曲的速度比别人抄一遍还要快等等。笔者以为,只要是个天才,适度躁狂一点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至今依然高居神坛,令后世的同行们望尘莫及。其中第一首《春》更是成为了普罗大众接触古典音乐的入门神曲。

密斯赵手绘
“艺二代”不想当神父
老规矩,赏析之前先要了解艺术家的个性和背景。维瓦尔第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乐师家庭。其父在一个教堂里担任小提琴手。这个老爹也不简单,本来是个理发师,硬是离开家乡跑去威尼斯闯出了一片天下,不但拿剃头刀的手拉上了小提琴,还娶了当地的姑娘,生了9个孩子!维瓦尔第是长子,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恰逢地震。天才就这样下凡了。
天才降生的17世纪是一个神话一样的艺术世纪。意大利诞生了一种叫巴洛克的艺术风格,有绘画,也有音乐。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尽管这个词在当代人的心目中十分高大上,但它刚出现的时候,也是略带贬义的。保守人士推崇的依旧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宗教音乐——没有伴奏的弥撒曲。
既然在16世纪末,音乐依旧是宗教界的刚需,那么在教堂里演奏算是一个铁饭碗,子承父业是理所当然的事。维瓦尔第也确有天赋,10岁就能和父亲同台献艺。神学院毕业后,他有了一个更加体面的职业——神父。因为有着一头红发,被当地人叫做“红发神父”。不由联想到扣篮天才樱木花道,是不是红发的人都比较恃才傲物呢?比其父(也是红发哦)更加牛的是,维瓦尔第不但会拉小提琴,还会作曲。
神父当了才一年,维瓦尔第就说自己心脏不好辞职了。26岁的年轻人心脏能差到哪里去,主要原因还是不差钱以及不想循规蹈矩的个性。笔者猜想,比起心怀慈悲(dao
mao an ran)地传达神的旨意,他可能更喜欢搞音乐然后教教学生拉琴赚几个钱,真正为社会做点实际的贡献。这不,维瓦尔第辞职后根本没退休养病,而是专心搞起了作曲,后来又去了威尼斯的一家慈善机构发光发热,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
除了在一年中为每个节日、纪念日创作新的歌剧和协奏曲之外,维瓦尔第还是管理教导着一支“女子管弦乐团”。这些女孩都是被遗弃在慈善机构的可怜孩子。这些被他调教出来的女学生具有极佳的音乐素养,非常受观众欢迎,说她们是“一群歌唱的天使”。每天带着天使唱歌,好像要比听坏人忏悔有趣不少。
慈善机构是不来钱的,维瓦尔第的收入主要来自在伯爵家受雇以及在一家歌剧院当经理。他的代表作《四季》就是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十二部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作品。
在每首曲子前都加了一首十四行诗
维瓦尔第的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作于1725年。也许在当代人看来,由小提琴或钢琴当主角、管弦乐队为之伴奏的音乐形式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协奏曲的出现绝对是对无伴奏弥撒曲的颠覆。事实上“协奏曲”的名字本身就是协助伴奏的意思。
维瓦尔第把他的协奏曲分为三个乐章,按照快、慢、快的节奏来表现,像不像一串“不规则的珍珠”?有趣的是,当时的维瓦尔第虽然已经是个47岁的中年人,但依旧少年心爆棚,作曲不过瘾,还要玩跨界——在每首协奏曲前都加了一首解释音乐的十四行诗。这一创举令世人目瞪口呆,还是您会玩。老实说,隔行如隔山,这个大作曲家写的诗实在就是小学生作文的水平,就当是这一精彩乐曲的说明书吧!
《春》的全名叫《春光重返大地》。不必懂E大调遵循什么规则,直接看“歌词”:
鸟儿欢快鸣啭,热情迎接春天。
微风轻拂泉水,细声密语潺潺流。
乌云笼罩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云散雨止,小鸟又唱起动人的歌曲。
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
在簌簌作响的枝叶下,
牧童和他的忠实的狗正在入睡。
在春光明媚的灿烂天空下,
应着农村风笛的欢歌,
仙女和牧童翩翩起舞。
一句句对应着听下去,就会发现小提琴模拟自然界中的生趣是如此贴切。需要注意的是,由快变慢的部分开始于牧童打瞌睡,而狗吠则是由中提琴来表现的。如何区分是小提琴还是中提琴?前者音高尖锐,后者略低沉些。就和绘画中大小笔触的表现效果不同一样。最后由慢再回到快则开始于风笛(管弦乐队里没有风笛,所以听到的是嗡嗡的模仿风笛的声音)处。作曲家用乡村舞曲来结束《春》,是十分接地气的。
笔者以为,维瓦尔第其实太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被“正确”解读了。何必要大家一一对照说明去听呢?觉得好听就可以了,听众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一千个人里头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里头也会听出一千个春天来。没必要像做语文“阅读理解”那样,非要正确了才算听懂了。即便实在分不清小提琴和中提琴也没关系,被打动、精神上舒畅了就够了。
最后再八卦一句。据说1926年的时候,维瓦尔第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回到故乡威尼斯。乡亲们都对他的《四季》赞不绝口,把这个音乐家奉若神明。然后呢,音乐家就认识了16岁的女高音歌手安娜,将她收为女弟子并与之结伴游历去了。而且安娜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保丽娜据说也一起搬进了维瓦尔第的家里。这一关于当红文艺大师的花边新闻很快就被传开了。
大师自己是不承认与姐妹花同居的,他在1737年11月16日写给赞助人本蒂沃格里奥的信中,坚决否认了与安娜有任何浪漫关系。所以,关于“春从春游夜专夜”的绯闻还是付诸笑谈吧。不朽的《四季》才是了解维瓦尔第灵魂的第一步。他是个骄傲的天才,他有着一头红发……
更多音乐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