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卡萨特艺术名画母亲印象派 |
分类: 文艺评论 |
成为“巴黎的林徽因”
1844年5月22日 ,玛丽·卡萨特出生于美国费城。她家境富裕,意志坚定,20岁的时候为了要当画家,不惜与父亲发生冲突。在她的坚持下,父亲最终同意送她去宾州美术学院。
1872年,卡萨特凭借《嘉年华会》一画入选巴黎沙龙展。一年后她决定定居巴黎。令卡萨特烦恼的是,沙龙经常轻易否定女画家的作品,除非这个女画家在圈内有异性支持。但高冷圣母范又有女权主义萌芽的卡萨特不愿意为了入选而与陪审员调情。结果,当她在1875年提交的一幅画被陪审团拒绝时,她公开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绪。因为曾经与父权斗争过,又有过美院的不平等待遇,卡萨特对于男性存有偏激思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母亲连个正面镜头都没有
这幅《母亲和孩子》创作于1889年,了解作品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卡萨特的母亲凯瑟琳。凯瑟琳是一名聪明勇敢热情的母亲,是她陪着女儿去欧洲圆画家梦,也是她说服全家移居巴黎以支持女儿的事业。因此卡萨特心中的理想母亲形象是一个可以为了孩子奔忙的母爱充沛的女子。所以在她的画中,母亲不是温柔地为孩子洗澡,就是慈爱地拥抱着孩子,找不到一丝负面的情绪。她的画里没有强势管控的虎妈,也没有自私冷漠的后母。
比如这幅画中,慈母抱着孩子坐在居室中。与孩子清晰可爱的形象相比,母亲连个正面镜头都没有,只能看到她一头褐色的头发盘在头顶,丰腴的身姿穿着一件朴素的淡灰色连衣裙。孩子拥有着相同的发色,蓝衣服与母亲的灰裙子搭在一起视觉上相当柔和。孩子垂着大眼睛,无辜懵懂地吮吸着手指,好像品尝着母亲甘甜的乳汁。这位母亲的姿势有点像在为刚喝完奶的婴儿拍嗝。“哺乳”谁都知道,“拍嗝”可就未必了。可见卡萨特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她并非在空想“宏伟壮丽的圣母圣子图”,而是真诚客观地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母子互动。
作为印象派画作的特征,我们无法看清楚背景里的家居装饰,只是看到一组和谐温馨的色彩勾勒出窗帘、花几和地毯所在的位置。和人物一样,背景也是蓝色、灰色和黄褐色的基调,只在窗帘和地毯的花纹上点缀了略微艳丽一些的曙红。因此,整个画面毫无攻击感,相当母性。
两年后,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从此跻身一流画家的行列。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回到美国。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卡萨特逐渐为美国绘画界所关注。但她晚年依旧回到了法国,在南部的格拉赛定居。
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更多名画故事,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