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谷邨:在“名人窝”里打call

标签:
愚谷邨弄堂老房子上海文化名人 |
分类: 新上海 |
愚谷邨是愚园路上体量最大的一条新式里弄,北弄口位于愚园路361弄,南入口设在南京西路1892弄。愚谷邨支弄众多,弄内总共约有一百二十幢老房子。更令人赞叹的是,愚谷邨的名人住客之多简直可以评个“上海之最”了。

【前世传说】
藏龙又卧虎
女作家茹志鹃一家是1975年搬到愚谷邨的。茹志鹃早年参加过革命,是位军旅作家,退伍后到上海任《上海文艺》杂志编辑。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小康之家,很早就在新加坡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抗战宣传,后在上海人艺担任导演。
王啸平和茹志娟的女儿王安忆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继承了父母的文艺天分,在写作上呈现出青出于蓝之势,她的代表作《长恨歌》的女主角王琦瑶就是从老弄堂里走出来的一个“上海妹妹”。小说开篇大段对上海弄堂的描写不乏愚谷邨的影子。
【今生寻踪】
愚谷邨在2016年夏天启动了一次大修,老房子外搭满了脚手架,工人遍布其间。这一纷繁的景象为本来就有些噪杂的老弄堂更增添了一丝烟火气。
愚谷邨的第一种玩法是看信箱找名人。解放前后,这里出过许多名人。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搬走了,有的后代居住于此,所以门牌号边上的信箱成了侦探游戏的一个线索。比如说65号二楼的信箱贴条上写着“二楼 王”的字样,兴许王安忆依旧住在里头。事先做功课,查好门牌号是必须的,因为隔壁婆婆妈妈基本属于一问三不知的水准。
兴许是来看来问的人越来越多,弄内“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告示牌边上索性列了一个“名人录”,应野平、茹志娟、李伯龙……都是一个头像配一段文字介绍。此外,还有专位展示了愚谷邨周边的老地图和人文概况,有点“弄堂人文旅游”的味道。
零零散散的热闹则属于散落在弄内的各家小店,蔬果摊、裁缝店、美发店、纹绣铺、服饰店、瑜伽馆、茶馆、民宿等等,有些装修别致的会令人眼前一亮。
#市西中学#
#煌杰画廊#
#王家沙# @南京西路1890号 就在愚谷村南京西路出口的旁边,这家分店不同于王家沙位于南京西路石门路的旗舰店,虽然门面小,但是不排队,而且东西一样(包括各大“网红”产品),价格一样。不排队!你懂的!
更多秘境欢迎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