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巴西超模Caroline
Trentini和她宝贝的紫黑配海滩装;看看阿汤嫂Katie Holme和她宝贝的粉粉出街图;看看贝嫂Victoria和她宝贝的纯白小清新装;再看看时尚红人Kim
Kardashian一家的黑色酷造型,真是辣眼睛!
事实上,亲子装早已不是明星和星二代的专利了。亲子是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一个“频道”的?亲子装又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产业”的?这个儿童节,不如透过时尚的背后,寻找从教育到爱的变迁。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仿佛是一本行走的故事书

所谓亲子装,指专为有未成年儿童家庭所设计的系列服装。亲子装可分三种:第一种是成人和儿童完全一样的设计,这在男女通用的T恤、卫衣上最为普遍,也有同性别的母女装或父子装。试想,当外表显示出强大遗传基因的两代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露出一模一样的神态,是不是很有喜感呢?女儿仿佛看到了长大的自己,母亲仿佛回到了回不去的童年。


第二种是同中求异的设计,不同家庭角色的成人和儿童在色彩和款式上既有共同的元素,又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说最简单的家庭系列印花T恤,亲一色的底色,然后直接在胸口印上卡通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爷爷、奶奶的形象。如果全家人以这个造型走亲访友外出旅行等等,是不是感觉酷酷的?


第三种是以非视觉元素而是以文化元素建立联结的亲子装,可能毫无相同的设计元素,却一看就是一个系列,比如女巫和南瓜、公主与王子等,很多题材取自中西方节日以及经典童话故事。这一类型中也有日常的巧妙设计,比如水壶和花朵、太阳、月亮与星星等等。这个分支,仿佛是一本行走的故事书。
亲子装原来这么有用




形式是为功能服务的。亲子装的功能十分值得探讨。其中,第一个最外显的功能是审美教育。一件服装,包含款式、颜色和材质三大元素。如何同中求异,就考验设计师的才能了。通过试穿此类亲子装,可以引导孩子找出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件衣服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了观察能力,也进行了审美教育。这种细分款式、颜色和材质的途径,可以与阅读一本智力开发书籍相媲美,也是为孩子在做对时尚的最好启蒙。
亲子装的第二个功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比如万圣节,一套女巫和南瓜的亲子装是最直观最有趣的知识普及。又如,一套狐狸与兔子的亲子装,可以加强孩子对童话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记忆。从这个层面上说,市面上所有的卡通周边产品都具备这个功能。有孩子的都知道,一条爱莎或安娜的公主裙对女孩的影响力,有时胜过看几遍《冰雪奇缘》。此类型夸张的亲子装通常用于表演,而非日常,这就涉及到亲子装的第三个功能了。
没错,亲子装可以帮助孩子勇敢地展示自己,建立自信。在幼教和小学阶段,学校会邀请家长参与校内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表演节目便成了令家长又爱又恨的环节。欣赏谁都乐意,表演就未必了。天生胆大乐于展示自己的孩子并不多,所以家长的鼓励必不可少。如果孩子感到他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上,而是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一定会更乐意向外面的世界去展示自己。当家长克服了羞怯、矜持、严肃、无趣的刻板形象,穿上夸张的表演服,和孩子一起演童话剧一起唱歌跳舞。那么,他们所收获的也许并不是一个小表演家,但一定会是一个勇敢自信充满活力的宝贝。相信不久,他就可以不需要依赖你,而独立于这个世界上。
亲子装的第三个功能是内在的心理层面的。运用服饰来强化家庭概念——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仪式感是近年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而亲子装无疑是最具仪式感的家庭服装。婚礼上,几乎所有新娘新郎都会穿着一套至数套礼服来庆祝这一非凡的时刻。这一仪式感已经为全世界的新人所认同。在国内,情侣装和亲子装的概念先后被国人所接受。其中亲子装仪式感的培养大致起源于十年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模式发生了变化。随着70后80后组建家庭,一批具有新观念新需求的父母大批量产生。他们比他们的父辈更关注生活品质,在物质和精神上有着更高的追求。母婴市场率先火爆,进口奶粉成了香饽饽。随后,亲子装应运而生。亲子装在国内的普及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崛起。其大众化的价格,被规模巨大的年轻父母所接受。也许穿着次数并不多(周末及节假日),也许只有一年的保质期(根据儿童的生长规律,童装一般只能穿一年),但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场合,给小家庭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仪式感,令父母和子女感到多么需要彼此,这就是爱。可以说,亲子装的第三个功能是最重要最有时代意义的。摆脱工作重视休闲,摆脱教育重视爱,正是文明进步的表征。
最后需要提示的是,与如火如荼的大众电商渠道相比,目前亲子装的中高端市场远未饱和。有此需求的父母,只能分开选购成人款和儿童款。这对于非时尚设计业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困难又麻烦的一件事。中高端亲子装未来是否会和进口奶粉啊、高端早教啊之类已经火爆的亲子产品共同繁荣?在经济文化持续向好的基础上,有品质的地方就会有商机。拭目以待吧。
更多时尚热评,欢迎关注 @密斯赵 的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