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逸园:老上海最高级的娱乐社交场所

(2009-08-18 17:28:47)
标签:

文化广场

逸园

密斯赵

老上海

旅游

分类: 老上海

  

 老上海之“清水”夜总会【图】

    文化广场的前生是靠跑狗发家的老上海顶级娱乐社交场所——逸园。

    1928年1月28日,一个名叫邵禄的法国人,伙同黄金荣、杜月笙成立了“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募集资金66万两规银,买下陕西南路上约78亩的土地,并随即以土地作抵押,向万国储蓄会借款135万元,在英商马立斯的私人花园上兴建逸园大厦、跑狗道、大看台、足球场及附属的旅馆、餐厅和舞厅等建筑。他们给这个以赛狗为主的赌场冠以一个雅致的名称“逸园”。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逸园可谓上海最高级的娱乐社交场所。只要有消费能力,华人洋人就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消费是衡量夜总会是否高级的指标之一。在1937年前,到逸园订购一张圣诞夜的双人餐舞券要花一百元,相当于二两黄金的价格,也就是一名银行中级职员一个月的薪金,或者一名纱厂普通女工半年以上的工资。尽管收费如此昂贵,但就是有人愿意去。鼎盛时期的逸园,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热门得令人乍舌。

    在仙乐斯、百乐门等普通舞厅里都只供应咖啡、茶和汽水等饮料,并无西餐供应。而逸园就和锡而刻海、爱埃令一样,可以一边品尝法式佳肴,一边婆娑起舞。而且在环境、设施、乐队和服务态度等软硬件上,逸园算得上当时上海的“顶级”夜总会。

    逸园是做跑狗生意发家的。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军当局就强令逸园跑狗场缴纳出售狗票收入的半数作为军费,使得跑狗场无法继续经营,只能停业关闭,其附属娱乐场所也只能随之停业。

    抗战胜利后,按照当时政府的法令,跑马、跑狗等赌博场所不准营业,因此逸园中原来的舞厅、餐厅、咖啡吧、表演厅等纷纷复业开张。当时正值大批抗战期间到川桂黔等后方去的上海人陆续回沪,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战前都是逸园的常客。尝够了物资缺乏、生活枯燥之苦的他们这下活力焕发。因此逸园复业后生意就比战前愈加兴旺了。尤其是三楼的那家西餐厅,除从法国聘请著名厨师主持烹调以外,还请来了一支由七名外籍乐手组成的爵士乐队,乐手中多数是菲律宾人,也有两名美国黑人。其中的黑人电风琴手1948年回国后加入了被誉为“爵士乐之王”的杜克?艾灵顿乐队,成了大明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逸园客源大量流散,营业额急剧下降,最后因入不敷出而清理停业。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来的跑狗场场地就改建成了上海文化广场。

更多老上海地标故事,欢迎关注密斯赵的微博http://weibo.com/misszha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