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点]解读《上海人变了!》研究报告

(2009-05-26 21:54:39)
标签:

文化

分类: 旅游新闻

刻板印象不复存在 优越感得到证实

——解读《上海人变了!》研究报告

 

    任何一个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都可能为上海人这张标签付出代价,因为上海人的形象始终未被系统的实证研究证明或者证伪。

    然而,在“‘阿拉’也是软实力——2010上海世博会与上海人新形象传播研讨会”上,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心理学博士张结海发布了一项名为《上海人变了》的研究报告。这张长期贴在上海人身上的标签终于被撕下,并且摆上台面。

    该测量分别在2003年和2008年分两次进行,共计调查了680位上海人和外地人。调查围绕两个核心问题:上海人真的是传说中的“上海人”吗?这些年来,上海人变了吗?

 

外地人比上海人更“上海人”

    研究表明,上海人“精明不聪明、太注意金钱、女性占主导地位、男人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等历来的刻板形象这次都没有得到数据支持,甚至还有些特性外地人比上海人更“上海人”。

    比如“精明不聪明”的上海人从2003年的22.8%降低到2008年的14.5%,外地人则从12.5%上升到25.6%。认为上海人过分注重金钱的从23.4%下降到了22.2%。认为上海男人过分注重外表的从73.6%下降到了63.7%。基本反对和完全反对上海人眼里只有钱的,占比提高到近60%,完全支持这一观点的只有5%左右。

 

上海男人的特质越来越接近世界潮流

    对于家中经济大权决定在女方的比例,上海人实际低于外地人。上海妻子的家务劳动平均时间为每天3个半小时,是丈夫的2.1倍。而且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变化趋势,都是外地男人更接受为妻子洗内裤。何况上海丈夫承认自己个人花费更多的是妻子的近3倍。可见,往日的“妻管严”早已淡出主流。

    有意思的是,上海男人的特质越来越接近世界潮流了。他们会把他们的妻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愿意把很多时间贡献给家庭生活。难怪调查中,许多西方女性表示,“上海男人是杰出的丈夫”、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上海人的优越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证明。

 

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排外”几乎是子虚乌有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上海人对外地人的“排外”从数据上看,几乎是子虚乌有。选择“没有在社会上感受到歧视”以及“没有在工作单位上感到歧视”的外地人的比例分别高达74%和90%。诚然,这些年,上海在落户、就业上的政策越发宽松,上海是欢迎高素质外地人的加入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待遇,在调查中表示认同“上海是自己家”的新上海人的比例高达78%。相反,调查之外,倒有不少企业发布禁止上海籍员工在公开场合用上海话交流的命令。未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张结海于是指出,总体而言,中国人对于“被偏见”很敏感,但是对于“偏见”别人很坦然、甚至振振有词。

 

    总之,经过2003年和2008年两次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对比调查,从人格特质、夫妻关系、上海人的优越感、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关系、外地人的直接感受等方面来看,研究结果从总体上推翻了围绕在上海人身上的种种负面传说。

    藉于上海缺少有针对性的改善“软实力”行动,张结海建议,应通过进行“新克勒”代言人的评选活动,重新定位上海人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样,才会有更多喜欢上海的理由。同时,中国也应该立法反歧视。

    对此,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对上海人的形象问题进行了剖析。

 

 

跃过龙门后,不能反希望把龙门架得更高

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顾骏

 

    “上海是一个‘洋场’、一个‘租界’。”顾骏开宗明义对“上海”下了一个定义。基于这样的出身,上海人在事业、行为、格调三方面的“高门槛”就顺理成章了。通俗来说,一个外地人要成为上海人必须跨过三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事业成功的初级上海人,“乡下人”改头换面了;第二道门槛是行为得体的中级上海人,“乡下人”循规蹈矩了;第三道门槛是格调到位的高级上海人,“乡下人”脱胎换骨了。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上海人阿译,“不管战事有多吃紧,阿译总要顾及他的头发、衣服,因为,格调是上海人最后的自尊心”。

    作为一个以外来移民为主体的城市,上海其实是一个最没有资本排外的城市。上海人的三代祖宗几乎都是外来移民,说上海人排外未免尴尬。上海人排外的负面形象,让人有种“内伤不出血”的感觉。

    顾俊认为,上海人被说成排外其实有点“十年媳妇熬成婆”,有点“龙门鲤鱼”的心态。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公交车情结”或“白玉兰情结”——“每个人都拼命往上挤,一旦挤上了,就劝还没挤上车的人别挤了”、“白玉兰开了,就容忍不了绿叶的衬托妄想独自绽放于枝头”。当年,那些最有冲劲的移民在上海站稳了脚跟,构成了城市的主体,照理说他们是最愿意与别人分享当初挫折感的那群人。但或许就是因为当初的不容易,那些在“龙门”之下抱怨“跃龙门”太难的人,在“跃过龙门”后,反而希望把龙门架得更高。这样的心态就不宽容了。

    因此,在主观态度上,还是要注意不能有这样的表现。新老上海人应当一起努力,从改变自恋式的“感觉不要太好”开始,拔除“排外”之根。毕竟上海人的排外和不排外,不仅取决于今天的、过去的上海人,同样取决于未来的上海人。

 

上海人在经济学上具有契约精神、经济理性和文化包容三个特点

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财大教授 干春晖

    在干春晖看来,上海人的“小气”并非缺点,相反有助于上海的经济发展。他说,“上海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相契合的。上海人的性格特征在经济学上具有契约精神、经济理性和文化包容三个方面的明显特点,这很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学习榜样。”

 

“上海人”形象的推广,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世博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信康

    时下外界对“上海人”形象的推广,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陈信康认为,上海世博会就应该做到市民参与,“当世博会对市民的切实利益得到体现时,热情好客的主人翁意识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陈信康表示,“软形象”应包括提供高水平服务、环境干净整洁、人际关系和谐、市民文明程度高四个指标。从基于社会公众调查的结果来看,上海城市软形象的现状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尚未被认可。被调查的2120个样本人数中,有68.1%的人不认可,其中5%的人非常不认可。因此,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市民形象提升有双重作用:一是参与世博会将直接促进市民形象的提升,二是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国家形象、城市形象间接推动市民形象的提升。以此判定,2010年世博会是提升上海人形象的绝佳平台,同时,上海人形象是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环节。

 

银幕上的上海人对应的首先是想象、言说的主体,而不是它的对象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石川

    对于一些没有实地到访的人来说,他们对上海人的印象,很多都来自文学和影视作品。最早的上海人影像有《上海街景》(1898)、《上海南京路》(1901)、《上海第一辆电车》(1908)、《上海租界各处风景》(1909)等。那时电影里的上海在西洋人眼中,只是一种关于“东方”、“中国”的抽象叙述和宽泛的想象。因此这一时期,上海人的形象并没有特定地域文化内涵的。

    张结海在报告中指出,近几十年来影视作品对上海人刻板负面形象的强化,是造成上海人被误解的原因之一。从《渴望》、《婆婆媳妇小姑》到《潜伏》,甚至上海本地节目《阿庆讲故事》,上海人几乎都是被歧视的,负面形象被夸大。比如《潜伏》的马太太,就被刻画成自我感觉优越,却拿发霉点心招待客人的刻薄女人。实际上那次她请众位太太吃点心,余则成说的是,上海点心是好吃啊。农村出身的站长太太却说,她请我们吃的是发霉的点心。经丈夫的领导的夫人这么一带头,众太太自然拉帮结派地排挤马太太,甚至在男女问题上相当主观地诬赖她。

    就此,石川认为,“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们讨论的上海人,与其说体现了现实中上海人的某些特征,毋宁说它投射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中,那些想象的实践者自身的某些困惑、焦虑或者渴望。”所以,银幕上的上海人对应的首先是想象、言说的主体,而不是它的对象。

    值得慰藉的是,近年来并非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诋毁上海人的形象。有些外地导演拍的上海,还是浸透着温馨与璀璨的,像《夜·上海》的导演张一白就是重庆人。

 

 

生活方式的演变见证了上海人的自信、健康与包容

新锦江大酒店总经理 陆荣华

    陆荣华认为,从上海酒店业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可以看出上海人的新形象。

    酒店是小社会大舞台,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上海酒店引领并售卖的是一种高尚、健康、包容以及富于探索精神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演变就见证了上海人的新变化。“上海人从吃醋到吃辣,从喝浓汤到喝清汤,从小碟换大盘,传递着更多健康、环保的理念。不只是“吃”,上海人在设计上从标榜‘巴黎’、‘伦敦’到自豪于中国元素的新天地;问候语从过去的‘侬好’,到‘Good morning’再到‘您好’,无一不反映出上海人日渐大气,更加自信与包容。可见,新克勒必将成为上海人的新形象,走向世界,而上海人的形象也将像“上海中心”那样突破新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