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用3000美金环游了世界的经济旅行倡导者朱兆瑞,今年6月20日再次以“3000美金游世界”为口号带领11个中国人环球旅行。这次的旅游者包括成都3人、南京1人、上海1人、广东3人、北京4人,其中多数是企业高管以及白领,包括朱兆瑞在内共三位男性。而这次的行程经历多次变动,最后的线路是从香港出发,先后到达北非摩洛哥、欧洲大陆的意大利、法国、英国伦敦,然后从伦敦飞到美国、之后游历新西兰的奥克兰、基督城、皇后镇,再游斐济,最后由新西兰回到香港。7月12日,11人(途中有一人临时退出返回北京)安全抵达香港。至此,历经23天途经五大洲八个国家,绕地球一周的环球旅行结束。
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环游世界还是一个停留在梦想阶段的奢侈品。需要下一个不小的决心,需要花一笔不菲的积蓄,才可能换回一段愉悦的领略异国风情的经历。跟着朱兆瑞环游世界的这群人从出发之日起就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注,那么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段旅程?他们的这段旅程到底花费了多少钱?他们真的接受了所谓“经济旅行”的理念吗?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旅行的京沪川深游客。
一路狂奔,好象把这辈子的飞机都坐完了
6月19日晚上,参加朱兆瑞环球旅行的人员全部抵达深圳,在华侨城青年旅舍进行了最后的情况梳理和说明之后,第二天凌晨3点这群人出发至香港,正式开始环球之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样的午夜行走在随后的22天里会经常出现。
按照北京游客任晓娟的说法是,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了“一路狂奔”的旅行,“我感觉好象把这辈子该坐的飞机都坐遍了。”狂奔的说法也得到另一位北京游客段宇晶的认同,她说:“我们从香港乘坐12小时飞机抵达英国伦敦,下了飞机马上又坐了4个小时的大巴来到剑桥,在剑桥逛了一下,在朱兆瑞一个学友的宿舍里休整了两、三个小时,又坐4个小时的大巴回到伦敦希思罗机场,再飞往摩洛哥。”段小姐因为晕机又没有得到休息,在去往剑桥的大巴上就吐得一塌糊涂,刚出发时就这么“疲于奔命”让段小姐无法想象,而事实是此后的旅程一直需要他们不断赶路。
成都游客马锐向记者讲述了行程如此匆忙的原因:“朱兆瑞能用低价游世界的原因关键在于他订的机票便宜。这一次他给我们订到的是新西兰航空公司的环球套票,这个套票是以香港为起始站,包含了9段行程。我大致计算了一下,约有52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而且每一段行程的出发时间都是一开始就确定好不能改签的,所以我们必须按时坐上指定的航班,如果中间耽误了一站后面的行程就要全部作废,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赶时间。”据马先生计算,他们除了乘坐52小时的飞机还坐了100多个小时的大巴。
如此紧凑的行程遭到了多数团友的质疑:“我们先到新西兰,然后到斐济,之后又返回新西兰,这样的行程安排让人觉得朱兆瑞为了拼凑‘五大洲’的噱头,让我们走冤枉路!”上海游客吴雨霞告诉记者,在出发前他们的目的地就不明确,据说是因为有部分游客无法办理申根签证。从香港出发后,12个人先是分开两组行动,到了摩洛哥之后,临时又分散到了德国、法国、意大利,所幸最后大家又安全回到伦敦集合后去往美国。接受采访的几位游客几乎都对行程的经常变化表示了不满。
摸着黑从青年旅馆出来赶飞机,不知道路在哪里
为了省钱,这次的旅行他们多数乘坐的是夜航飞机,段宇晶说:“当初朱兆瑞说的3000美金包含了机加酒的费用,但事实上22天里我们实际只住了约6晚的青年旅舍,其他的住宿是自己另外掏钱付费的。”因为住宿的原因游客与朱兆瑞产生的矛盾,贯穿了整个旅程的大部分时间。
据深圳游客高峰介绍,一行人到达摩洛哥的马拉喀什时,大家认为旅馆的条件太差了,高峰住的房间甚至连个窗户也没有,晚上是开着门睡的觉。后来返回伦敦,朱兆瑞在国内预订青年旅舍时并未最终确认,结果差点导致游客露宿街头,而次日入住该店又发现是10个人住一间,还要睡上下铺,大家就更不满了。
对于住宿问题,任小娟是很有怨言地讲述了她们在意大利的一段经历。“我们三个人在意大利贝伽莫住的是一家在居民区深处的青年旅馆。那天我们要赶早上6点多的飞机回伦敦,青年旅馆因为是自助的,所以凌晨根本没有服务人员,我们又不知道在欧洲出租车只能电话预订,而且凌晨4点多钟出租车公司也不肯出车,再加上我们根本不懂意大利语。结果我们只好摸着黑一边走一边仔细听远处汽车行驶的声音,以此来判断公路的方向,同时我们还要听飞机起落的声音,以保证我们是朝着机场的方向前进的。”任小姐她们就这样走了20多分钟,这时她遇见一位当地女士开车停在一幢大厦前等人,“我们不由分说地向她求助,可她不懂英语更别说中文了。我们突然想起在来的路上遇到一个在意大利打工的华人小伙子,还留了他的电话,于是我们只好冒昧地向那位华人打电话,请他翻译我们的要求给那位意大利女士,这位女士又打电话到出租车公司定车。就这样中文、意大利文说了四十多分钟,出租车终于开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总算赶上了飞住伦敦的班机。”
任小娟说,如果在住宿地点的选择上能了解得更多、统筹的更好,这种紧急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游览也会更从容,经济旅行是整体上的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机+酒”经济就算经济。而与任小姐同行的吴雨霞说:“这一路上我觉得最惶恐的就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地方,要住在哪里!”
“吃了上顿没下顿”和“疯狂购物”
这一路上让众多游客难忘的还有吃的问题。由于考虑到欧洲廉价航空或者一些交通设施对于行李超重要求很严格,因此朱兆瑞要求每个游客只能背一个双肩包上路,这样一来不仅很多衣物没法带,食品更是不可能随身背着。但是朱兆瑞游世界的3000美金是不包括吃的费用的,所以很多游客都在吃上面伤透了脑筋。
其实这一次进行环球旅行的游客多数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欧洲饮食的价格并不是影响大家“食欲”的主要问题,更多的人是因为吃不惯那里的东西。当然行程安排上的不合理也让他们的伙食大打折扣,吴雨霞说她们吃得最艰苦的一餐是在摩洛哥机场候机时,因为飞机误点她们一直等着又不敢走开,所幸包里还剩了点前一天打包的摩洛哥大饼,于是几个人各自分了一小块吃掉,“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他们自费请了一个当地华人导游带他们游览,在导游的安排下他们终于吃到了一顿中餐,吴雨霞和段宇晶不约而同地回忆说:“当时是只要上来一个菜我们就吃得底朝天,以至于那个导游说,看着我们这副吃相都觉得‘心酸’!”段宇晶还记得最后一盘菜是羊排,但是因为前面大家都吃得太“生猛”了,以至于对着羊排谁都吃不下了。而高峰印象最深刻的一顿饭也是在新西兰,他们吃到了最贵的饺子,14个饺子要20多纽币(差不多130元人民币),还点了4个小菜,这一顿饭最后吃了人民币近1600多元。
也许是受了朱兆瑞限制行李的影响,很多游客都只是带了极少的衣物上路。吴雨霞笑说:“朱兆瑞说让我们带好钱就可以了,所以我的背包里都是短袖的衣服和热裤,我甚至穿着拖鞋就出发了。”结果英国的天气首先就给了吴雨霞一个下马威,等到了新西兰,那里正是冬季,几乎所有的人都冲进商店购买冬装,有的人花了数百元买了一双手套,还有人花了数千元买了最为普通的毛衣,说起这些段宇晶很是无奈:“再贵也要买啊,得为自己身体考虑。只是这些衣服根本没有款式可言,自己也穿过了又不能送人!”
看到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别有收获
在真正尝试过了环游世界之后,记者问起他们对这次旅行的印象时,吴雨霞说:“这是一次让你瘦身和加速衰老的旅行。”任小娟则认为这是“一次匆忙而且准备得极不充分的,让人失望与预期落差很大的旅行。”段宇晶甚至不认为这是一次旅行,而只是“环球游走”。马锐笑说,当时是带着想放松一下的心情出发的,没想到“累得贼死”。而从费用上来说,他们每个人的支出都超过了3000美金,段宇晶自认为是花费最多,达到了9000多美金(由于机票预订出了问题,她比别人多去了一个国家),他们强调这个数额并不包括个人购物,仅仅指吃饭和交通住宿等。
但是接受采访的几位游客又不约而同地说这一趟旅程很有收获的,他们说:“这是我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他们也都承认,这一次走下来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各地的风景,而是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大的乐趣是参与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当中。
高峰说在斐济时他们正准备去当地商店兑换外币,结果在门口看到一个华人正在反复翻看一份中文报纸,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位陈先生离开大陆已经19年了,一直都没机会看到汉字。于是高峰将自己写的一本书《台湾环岛游》送给了他,陈先生紧紧抱着这本书感激不已。后来旅行团到了新西兰的基督城,是陈先生找来自己的好友带旅游团的人游览了一天。更让高峰高兴的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尽兴地逛一逛当地的跳蚤市场,淘一淘古董和旧书。
尽管对旅行的艰辛仍有芥蒂,任小娟还是承认这是一次别有收获的旅行,她说:“幸好我们都懂得处处发现旅行的快乐,就像我们在问路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当地人怎么乘坐火车、汽车,这些都是一般的旅游所体验不到的。”只是如果再有这样的旅行,任小娟说她再也不会参加了。
其实可能段宇晶的话代表了这次参加环球旅行大多数人的心声,她说:“这次的旅行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和什么人同游、心情是否愉快,如果省了钱却让旅游的品质下降了,那这就算不上真正意义的自由行。”
“一个人走世界很简单,一队人走世界却那么复杂。我有梦想,却没有为此作好充足的准备。这是次令人兴奋的旅行,也是次令人遗憾的旅游。我会仍然坚持自己的经济旅游理念,但我不会再带队出去了。”——朱兆瑞
朱兆瑞:再也不会带队出游了
朱兆瑞,这个普通的MBA在2002年成为了倍受关注的“3000美金游世界”之第一人。一朝梦圆的他不满于此,想把“经济游世界”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活动。
2007年6月20日,朱再次以“3000美金游世界”为口号带领11个中国人开始环球旅行。一个月后,他所收获的却是队友的不满与媒体的质疑。队友除了对3000美元的预算表示怀疑并要求公布账单外,更多的是对旅途中吃、住、行等环节的抱怨。记者就此拨通了朱兆瑞的电话。
朱对次回应说,出发前的协议上已写明3000美元只包括机票及住宿,自己不是旅行社的导游,没有义务公布账单,至于队友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那是个人行为,是他们没有采取“经济旅游”的推荐模式。
记者了解后发现,3000美元只包括机票及住宿没错,问题就出在3000美元能享用怎样的机票和住宿上。剥开所谓的“经济旅游”,问题重重。
问题一:3000美金要以承担“特价机票”风险和牺牲“星级住宿”条件为代价
朱兆瑞以“经济”为标准,订的是打折机票,当某队友因签证延误而错过一次航班后,所有人的机票都作废了。朱声称航空公司又没赔钱给他,重买机票当然得大家自掏腰包。然而,如果当初买的是全价机票,那么免费改签航班是毫无问题的。朱的“经济旅游”模式必须承担“特价不换”的风险,这是华丽外衣上的一个漏洞。
住宿方面,同样从节约成本出发,朱兆瑞选择的都是青年旅社或经济型酒店。现实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男女混居和上下铺位的住宿条件,所以队友宁可加钱换酒店。朱将此归结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认为这是国内旅游者自助游观念落后所致,部分队友把“结伴自助游”当成了“跟团出境游”。朱的“经济旅游”模式其实是以牺牲“享受星级住宿条件”为代价的。
问题二:不具备旅游六要素的旅行不该冠以“自助游”的名头
略有旅游常识的人都知道,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按朱兆瑞的说法,除了机票和住宿,其他要素都属于“个人行为”。当记者询问他出发前是否考虑过其他旅游要素时,朱回应说,“经济旅游”不是旅游,是一种旅行,旅行是用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的一种行走模式,旅游则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过程。这一说法显然其先前口口声声强调的“结伴自助游”相矛盾。如果非要说“环球旅行”不是“环球旅游”,那显然是个不甚高明的文字诡辩。朱将矛盾归结到队友没有透彻理解“经济旅游”这一概念,显然是荒唐的。没有透彻理解的其实是他自己。
问题三:一次成功的人生经历不能代表一种新的旅游模式
朱兆瑞反复向记者强调,大家应该立意于“走世界”的高度,纠缠于吃什么之类的细节是无意义的举动。有梦想是好事,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办妥各国签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拿到如此多的优惠价格,对个人而言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朱为了圆梦,花费了相当多的脑力和精力,这次能安全带队归来,也算是完成了目标,队友虽有抱怨,但总体还是表示这是一次值得的人生经历。但作为一个新旅游模式,“经济旅游”的成立必须依托于一个面上的事实,而不是一次成功的特例所能标志的。
5年前的那次“3000美金游世界”,朱兆瑞成功了,还出了书;这次他不仅花光了每个队员向他缴纳的3900元“会员费”,还自己倒贴了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大家在精神上都失望了,经历了从深信到怀疑的转变。
再创中国第一也好,花小钱得大享受也罢,各种梦想都在不可避免地破裂着,大家都被那个美好概念蒙住了眼睛,所谓的“经济旅游”也许只是朱兆瑞一个人或者少部分人的“乌托邦”。3000美金这个数目本来就是将吃、购、娱等元素排除在外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以此作为旅游衡量标准是不科学、不专业的。
一朝梦断的朱兆瑞最后表示,将来只会以公司名义提供“经济旅游”的信息咨询服务,不会再带团出去了,要结伴出游也会和亲友一起去,一个人走世界很简单,一队人走世界却太复杂了。
记者观察
3000美金有名无实
朱兆瑞,不该再红下去了。
几年前,朱兆瑞凭借《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我如何获得40国签证》两本书一炮走红,他所提出的“经济旅行学”概念受到了国人的追捧。当朱在各地高校巡回演讲时,不少粉丝激动万分,请求朱老师带他们环游世界,朱兆瑞从一个普通的MBA变身为实现国人环球旅游梦的神。
“神”一说只要3000美金,大家都笑了。
一周前,当朱兆瑞带着他的第一支“3000美金游世界”队伍归来后,他又红了。队员先是要求朱公布费用清单,被拒后又直接开口要求索赔,在深圳和北京闹了个沸沸扬扬。朱兆瑞从一个神再次变身为一个万夫所指的“圈钱罪人”。
大家质问当初的“神”,你不是说只要3000吗,为什么变成了7000?
缺乏根基的东西,总是容易膨胀也容易破灭。不论是当初还是现在,承载巨大梦想的其实都只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几个数字以及一个走遍世界的空洞概念。
朱兆瑞有他的一套办法,他懂得资料占有,懂得在旅行中运用经济学知识在各方面节省开支。然而光凭这点小聪明,充其量也就是个环游世界的“精算师”或者“功略大王”。况且,3000美金这个数目本来就是将吃、购、娱等元素排除在外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以此作为旅游衡量标准是不科学、不专业的。
那么,是什么让他成为了神?
“3000美金”的背后是对金钱的过度敏感,是对数字的盲目崇拜;
“周游世界”的背后是对数量的疯狂追逐,是对品质的视而不见。
朱兆瑞,不该再红下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