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9日,这是我摄影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天。经过一次次与旅行社的沟通、不断的延期和漫长等待,我终于站在了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社总部的门口。”
这是张千里在他的视觉末梢网站上写的一段日志。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口等待翻译的到来,背着大大的摄影包,身上还挂着两袈相机,看上去像是刚刚从巴以战场上回来一样。在9.11五周年祭日就快到来的非常时期,保安警惕地望了他一眼。
张千里没空理他,内心充满着期待与不安。“他们会怎么看待我的照片?我能见到谁?我准备的那些问题是否有机会提问?”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个旅游界、摄影界以及传媒界的神话。他,张千里,一个年轻的、非学院派的上海摄影人却有了一次亲历的机会。
他是如何获得这个机会的?那个神秘的、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黄框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风景呢?
梦想实现的照片叫“海边的老人”
回报是14天的美国之行和《美国国家地理》总部的访问
三年前,《美国国家地理》与《时尚旅游》合办首届摄影大赛的时候,张千里只是一个普通读者。当时得一等奖的是一个东北人,这个东北人站在《美国国家地理》大楼前的留影让张千里羡慕不已。
原来这个比赛的最高奖励就是去《美国国家地理》的华盛顿总部访问。
之后,张千里开始为《时尚旅游》提供照片,并参加了2005年举办的第二届比赛。当时,他送去了四张照片,分别摄于希腊、奥地利和尼泊尔。
“2005年底我在海螺沟游玩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时尚旅游》的电话,通知我去北京领奖,他们选中的是希腊的那张,而且还评了一等奖。”
可以说是梦一样,但仅仅一年,这个梦就接近实现了。
14天美国之行。
《美国国家地理》总部的访问。
那张帮他实现梦想的,名为
“海边的老人”的照片,摄于希腊的纳克琐斯岛,彼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当时我正在阿波罗神庙旁一座小山坡的半山腰,忽然看见一个老人从神庙拱门下水湾的水面中钻了出来,我马上一路小跑下山,边跑边拍,在我拍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已经站在岸上,和还在水里的伙伴们打招呼。金红色的夕阳照在满是水珠的脊背上,太美了,那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