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启文著作档案《漂泊与岸》

(2015-12-20 21:29:43)
标签:

存档

分类: 我的著作档案

陈启文著作档案-散文类②《漂泊与岸》

漂泊与岸

湖湘溯源笔记

 

陈启文著作档案《漂泊与岸》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漂泊与岸:湖湘溯源笔记/陈启文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7

(中国地域文化散文丛书)

ISBN :978-7-5306-5276-3

I. 漂… Ⅱ. 陈… Ⅲ.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Ⅳ. 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09143号

 

一、关于本书

漂泊与岸(湖湘溯源笔记)长篇系列散文,陈启文散文代表作。全书39万字,原载《芙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中国地域文化散文系列)。其中《一个人从这里走远》2009年获《中国作家》第一届郭沫若散文奖,并作为年度散文代表性作品载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白烨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9年卷。

湘江,这六千多万湖湘儿女的母亲河。她是由三湘——潇湘、蒸湘、漓湘等纷繁的水系交汇而成一条长河。这也是湖南一地被人们称之为三湘大地的原因,——它是根据湘江的三个重要源头命名的。这不仅是地域性文化符号,更是和洞庭湖共同构成的一个重要精神和文化谱系,即湖湘文化。

为了对湖湘精神进行追踪溯源,作者以徒步穿越湘江的方式,在力图理解人世的同时,以顽强的生命韧性和心情本色去开启湖湘之旅。这湘江一路浩荡北去,其间积淀了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多少深邃理性和人间情怀,因为有了这些理性智慧和人间情怀,才使我伟大的湖湘文明在其形成的初始阶段就早已超出了原始巫术与神学迷狂的阴影,而将可理解、可融汇、可变通的历史性与人文情怀确立到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位置上。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几乎有一大半篇幅是这条河流渲染出来的灿烂篇章。而在这部长篇系列散文里,文化寻根的主题不仅仅只是静止“根”文化的再现,还是能动的“根”文化的拓展。作家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在比怀乡更深刻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寻根。它既是漫长年月文化哺育和积淀的自然流露,也是诗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执意呼唤。

 

二、社会关注及评论

在出版之前,该书分三部在大型文学期刊《芙蓉》连续三年强档推出,第一部原载《芙蓉》2007年第5期,第二部原载《芙蓉》2008年第5期,第三部原载《芙蓉》2009年第5期。另有部分篇什刊于《中国作家》《随笔》《散文》《海燕·都市美文》《红豆》《羊城晚报》等国内外重要报刊,多次被《散文海外版》、《小品文选刊》、《作家文摘》、《文学教育》、《羊城晚报》、《中国环境报》、央视(CCTV-子午书简)以及海外的《欧洲商报》、瑞典《维京文库》(Viking Journal in Library)、《世界日报》全球版(worlddaily)等转载,其中仅《散文海外版》就选载了十余篇,并多次作为《散文海外版》特别推荐作品或作家专栏重点推出。部分作品在《长沙晚报》等报纸副刊开辟专栏连载,并被评为湖南省报纸副刊金奖名专栏。入选《中国散文年选》、《续写的史记——文化名家读史录》等多种年度最佳散文选本或中国散文随笔排行榜,其中《纸上的河流》(《瑶村一夜》《界首》《纸上的河流》《从铜官到窑头山》《三江口》)等五篇入选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精品系列《大爱无边(2007-2008年散文精品)》(散文海外版双年选)和《百期精华》(《散文海外版》精品集,该书浓缩了《散文海外版》创刊以来100期中100位作家的100篇优秀作品)。另有《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羊城晚报》《河北日报》等报刊对该书或对其中部分篇什刊发了评论或推介文章。该书在读者中反响热烈,为网易热心读者推荐的“2009年我推荐的十部书”之一。在2009年文学湘军年度盘点中,该书是本次盘点的唯一散文类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青年评论家刘绪义称作品“以散文的形式也触及到了一种比怀乡更深刻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的根的意识。”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甘以雯推荐:陈启文的散文,尤其是他的优秀的文化散文,游目骋怀,上通天地、下接心源,从历史人物的人生命运引发思考,开掘十分深刻,不仅仅现出理性的力量,而且具有着文采与情思。作品深沉大气,寓深刻涵义于形象的描绘中而不着痕迹,又展现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情感,充满活力,充满感人的生命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员、《中国散文年选》主编李晓虹博士推荐:历史:寻找穿透尘埃的火把,对于当下而言,历史是一片苍茫的沉默。对历史的表现如果只是截取片断的复述,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史料翻晒上,没有思索,没有审视,那么,历史只是历史,甚至什么都不是。历史需要唤醒,需要心灵的烛火照亮。它是过去,也是一种远景,对它的表现最终是要找到通往当下的道路。

理想国推荐(十位读者分享私人阅读):作者对一个水系的宗教般的膜拜让人心绪激荡。当下出版的一些旅行随笔和游走散文往往呈现着浮光掠影的肤浅猎奇或是浅尝即止的矫情感悟,情感的隔膜使文字充斥着对地域文化的误读和精神血脉的滞胀。作为在湘江边长大的陈启文,从湘江源头一路走来,游目骋怀,大河两岸的风景人情、古迹风物给了作者无数的意念感怀,回望历史,叩问先祖,融通理性与情怀的思考在笔端恣意流淌,反思文化的价值,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山前松柏自春秋》一篇中,由左文襄公祠展开深邃的情思,凝视左宗棠一生的功名沉浮与故园家国情怀,充盈灵性的湘江之水,承载起灵魂追索的精神寻根之舟。(推荐人://@汉口万松园李忠,2013年4月23日)

本书中收入的《一个人从这里走远》,原载《中国作家》2009年第6期,2009年获《中国作家》第一届郭沫若诗歌散文奖。《中国文情报告》2009年度散文创作盘点作品。鲁迅文学院散文评论家王冰在《中国文情报告——散文:多元并举与有序写作》综述中,把该文列入“用想象复制历史的时空”的散文篇章之一,认为“作者掌握了大量史料,以郭嵩焘的个人映射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另,该书还是全国书籍装帧设计优秀奖获奖图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