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与鲁迅文学奖

标签:
存档分享 |
分类: 我的作品评介 |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与鲁迅文学奖
3月10日上午,由东莞市文联主办,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潇湘文化承办主题为“《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与鲁迅文学奖”的文学沙龙在市文联一楼会议厅举行。主讲嘉宾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马步升。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市作协主席詹谷丰,东莞文学院副院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柳冬妩,东莞评论家胡磊、何超群以及来自全市的60多名作家聆听了讲座。文学沙龙由市作协主席詹谷丰主持。
马步升以鲁迅文学奖切入话题,简要梳理了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机制及程序。他说,入围鲁迅文学奖很难,而进入最终决赛更难,但是,有些没评上奖的作品仍不失为好作品,比如作家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关注水利、关乎国之命脉,有思想有深度。他认为:“此书虽然没有最终获奖,确实挺遗憾,但丝毫不减作品本身的魅力和份量。但比有些获奖作品更优秀、更卓越。”马步升说,文学是作家的良心,如果没有良知,没有道义,不可能称之作家,如果有人认为是作家,那也是伪作家。
马步升主要谈到当下报告文学的写作,他说:“当下报告文学呈现的是繁荣下的虚浮——繁荣是假象,虚浮是真实。而真正的报告文学,灵魂是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和新闻性,报告为体,文学为用……”马步升切中时弊,观点犀利而富有见地。并从报告文学的选材、采访、创作以及虚构与真实的度等方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阐述要创作一部好的报告文学要下的功夫和所具备的真正品质。马步升认为创作报告文学,最重要和关键的是田野调查。并以《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为例,说明采访体验对于创作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关键意义。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作者陈启文简要谈了创作历程和感受,他说,自2009年起便投入了该书的采写,此书是在独立调查、独立采写的基础上完成的,以中国七大江河水系为线索,通过一条条江河、一个个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一个个血肉丰满、撼人心魄的人物形象和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细节与片段,在沧桑变迁中徐徐展开一部波澜壮阔的江河长卷。谈起该部作品参与评鲁奖的经历,陈启文幽默而风趣,也见真性情,现场引发笑声不断。他说,写作不是主要为了获奖,只要用心写出了好作品,是一定能得到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