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者说:一位读者的心声
(2015-02-13 20:25:36)
标签:
存档分享 |
分类: 我的阅读记录 |
意外的签名本
张
原载《吉林日报》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我爱书,爱手写的字,更爱作家签名本。经过搜罗,小有收获,也留下了难忘的往事。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到《哦,香雪》,我就被小说里洋溢的独特的纯净、空灵、清新、美好的气息所感染、打动,我记住了它的作者:铁凝,并开始持续关注她。随后,我陆续读到了她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谁能让我害羞》等一大批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作品,一再加固着我对她作品的喜爱和对她本人的敬重。因此,我希望拥有她的签名本,虽有难度,我仍愿尝试。于是,我将珍藏的铁凝的第二部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连同一封“求签”信冒昧地寄给她。同时发出的,还有一封寄给邻省一位作家的“求签”书和信。我注意到,这两封邮件均已抵达目的地,然而近一个月后,我仍未收到反馈信件,我知道我的愿望落空了。
2014年1月28日上午,我收到一封邮件,一看地址,不由一阵惊喜:是铁凝寄来的!没用我提供的写好地址的信封,信封上是她的字迹,工整,透着认真。她也没用印好的发件人地址,而是亲笔写了详址。翻开书,在书名页上端,“铁凝体”的黑色中性笔字迹赫然映入眼帘:“张君先生惠存铁凝2014.1.18。”同时,她还退还了我附上的邮票、快递费,就夹在显眼的封面与扉页间。铁凝能于百忙之中满足一位陌生读者的不情之请,让我感动不已,更让我肃然起敬!
也是多年前,我接触到陈启文的传记文学《宋美龄》,该作情节生动,文采飞扬,时有神来之笔,时隔多年,我仍能背诵一些句子。由此,他也成为我关注的作家。陈启文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屹立于体制之外。他是个多面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兼擅。近几年来,他关注粮食、水利、灾害,以大气魄、大视角、大手笔、大部头进行书写,《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等鱼贯而出,频获喝彩之声。同样因为关注和敬重,我也希望得到他的签名本,于是试着寄书并发送电子邮件。
一段时间过后的2014年3月12日,我意外地收到回复:“张君好!感谢你对拙作的关注,你寄来的书也已收到。我长期在外奔波,迟复为歉。现已将你寄来的书题签,另还准备赠你几本书。寄钱就没有必要了,请告知电话,这是寄快递需要的。祝好!陈启文3.12。”我随即提供了电话号。几天后我就收到了沉甸甸的快递,除了我寄去的《南方冰雪报告》,他还题赠我《季节深处》《港澳往事》《石碑村女人》。题词分别为:“与日月共读题赠张君 陈启文甲午年春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赠张君 陈启文甲午春月”“读书不觉春已深 陈启文甲午春月”“张君读者一哂陈启文甲午之春。”都是竖排毛笔字,书写认真而洒脱,均郑重钤了他的藏书印。感动之余,我也深深感慨。
就像我没能收到邻省那位作家反馈的签名本一样,好多人的“求签”都会无果而终,可理解无可指责。而我,如愿且荣幸地得到了这几册签名本,我知道,这是作家对读者热情友好的回馈,更是其人格魅力真切生动的写照。因“求签”有无聊之嫌,也会给当事人添乱,此后我不再作此尝试。而我求到的这几册签名本,必将永久珍藏,同时珍存于心的,还有这些往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