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平:人类的小说,人类的本源

(2007-11-24 20:58:17)
标签:

河床

研讨会

专家发言

分类: 河床评论专题
胡平:人类的小说,人类的本源

 

人类的小说,人类的本源

——评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

胡平

 

读了这部作品觉得很吃惊,这确实是一部比较高级的作品。在近年来,普通人日常考虑的主要是一些现实问题,如事业,工作,生活,感情等,偶尔也想到一些本源的问题,比如生命的问题,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人生真是那么有意义吗?等等。这类问题,可能要到五十岁以上才开始考虑。比较熟悉我的人可能知道,我跟我老婆在家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活着吧。我跟朋友们有时候也是这么说。这就是说,人活到一定时候就要考虑生命问题了,所以生命问题是更本源的问题。这部小说写到本源了,它让我读起来就很兴奋,觉得作者这种追问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部小说里写自然与人类是同一的,作品中的外公经常说:人和鱼没有两样,人的命实际上同鱼的命差不多呢。读这个小说,尤其是头一部,我感觉到他把人写成植物一样的形态,这是我非常惊喜的。我们人类实际上也没那么复杂,他和自然的融合就是表明他的这种初民时代的状态。像列维的《原始思维》里面就对这种状态做了很多的调查了解,原始部落认为自然是有生命的,和人的生命是一样的。在陈启文的这部小说里,河床也是有生命的,和人是一体的。这是非常本源的。为什么我说它高级呢,就是它确实写到了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兴奋。河床,大河,水和人的关系。追根溯源,人和水都来自陨石,陨石撞击地球,陨石里面可以蒸发出水,水蒸发成大气,大气通过下雨又降为水,汇聚为河流,大海,从这里面孕育生命。

 

《河床》是写人类的小说,写人类的本源。我在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它适合于外星人看。外星人如果想了解地球生命的话,他们会在《河床》看到:他们就是过的这样一种生活,这样的一种繁衍。这里面不断有人投河,人在自杀,野猪也在自杀。这些意象真是非常棒,这种景象又让人感到非常熟悉。城市题材就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也正是因为城市的复杂使人们忘记了人原初的状态。乡土文学之所以总是感觉到文学性强一点,也正是因为它更接近自然。所以我觉得,这个小说不是简单地写现实,它确实是有超越性的。如果它写现实的话,这个小说的力量恐怕达不到这种程度。但它同时又是现实场景的,它写的各个阶段、各种人物都生活在现实里,都面临着现实。比如斗地主的那一场,老地主原来很胖,一个腿就有人家腰粗,但斗他时,叫他跪,他就老老实实地跪着,叫他舔那个痰,他就真去舔。虽然是简单的几笔,但写出了一种人的生命力。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写生命的,而且是写生命力的。那么,所有这些现实的场景和现实的问题,又是怎么和生命的主题挂在一起的呢?我以为,就是通过生命力,通过人物与命运的抗争去展现他的生命力。这让我觉得它在构思上非常完整而且非常的成功,这也就是他的小说为什么给我们很高级的印象。

 

许多评论家都关注到了《河床》的叙事和语言,我也觉得非常之好。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想法,如果换了一种叙事或语言是不行的。它这语言我觉得没有毛病,就是说我挑不出它的毛病,这一点非常棒。一般的语言,无论是乡村语言或者书面语言,你总能挑出些东西。一个作家最后在语言上的控制力,需要修炼。为什么说年轻作家有时候不行呢,就是在语言上的把握上,还是真的得到一定岁数。看贾平凹的《秦腔》和铁凝的《笨花》都有一种把语言简化的趋向,因为写到最后可能会觉得最简单的语言才是最自然的和最有控制力的语言。陈启文这一下子也达到了这种地步,我觉得他对于方言和乡土语言是有控制的,尽量的不是特别的泛滥的在弄,同时和书面语言有结合得很好的一个度,这样才让他的生命主题在一种最适合的叙事调子上展现出来了。

 

胡平:人类的小说,人类的本源

胡平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胡平:人类的小说,人类的本源

胡平和吴秉杰先生在研讨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