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2020-09-15 21:08:49)
标签:

京西古道

牛角岭

石古岩

杂谈

分类: 游记

202095    星期六  

 

本周计划公交出行,穿越韭园-王平段京西古道。

 

就因为早上起来少看了一眼微信,结果五点半上了地铁后,才看到活动取消的消息。领队半夜十二点发的信息,你也不能说他不对。楞怔三秒后,决定按原定线路继续去走京西。

 

    出六号线金安桥C口,马路对面公交站有多趟发往京西的公交车。候车时看到有一群户外妆扮者,经问询,他们也走京西古道,只是线路不同,简单沟通后,他们愿意让我加入,就这样,半路上我又找了队伍。

 

892路到石古岩站下车,对面就是韭园的大牌楼。(922M3M4M5M11等公交车均可到石古岩站)

 

顺着大牌楼往里走,见三岔口左拐,有许多卖酱菜的摊位,据说这里的酱菜十分有名,有人专程前来购买。同伴中有几位也买了一些,他们说之所以选择从这里进山,主要就是为了买这儿的酱菜。

 

过酱菜铺子右拐走几百米,左手边有一个类似山庄的园子,大门敞开,我们便走了进去。

原来这个园子已被人承包下来,里面载种着果树,还养了一大群羊。半路上被园子里的一位大哥给拦住,告知前方无路,让我们原路返回。我们解释只是借道上山,反复沟通后,他同意我们借道。

 

事后邢哥说平常这个园子的大门是不开的,我们要从园子外的山上绕过来,需多走几里路。今天能从园子里通过,实属运气好。

 

园子最里头有几处小小的景观。一处为“红尘”“隔断”的摩崖石刻,记录着白鹿洞书院的逸事;另一处则是一幅鬼谷书院的石刻图画。不远处的山头上还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凉亭。

 

从鬼谷书院处上山,路过一座镶嵌在崖壁里房子。房子从外面看有三层,下面两层嵌在崖内,灰砖砌墙,拱形门窗,设计精致,建造的也很工整。最上面则是换了方向建造的一排屋子,屋前似乎还有一个院子。因门窗紧闭,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但烟火气息尚存,应是有人居住。

 

这里应是园子里那位大哥说的道观吧。邢哥说他管这里叫“布达拉宫”,这个名字还是他给取的。其实叫什么都可,只要有了名字便有了识别度。

 

从“布达拉宫”上到凉亭处,之后线路大都在山脊上。山路也很成熟,虽有几处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却也无惊无险。而行于高处,视野开阔,风景极美。远望山峦叠翠,远边无际;俯瞰村落、城镇静卧于青山怀抱,自然和谐。

 

穿过鬼见愁和天梯便开始下撤。鬼见愁和天梯远看虽险,但已被开发,修了台阶并加装了钢丝栏杆,反而是爬升途中比较好走的一段。

 

出山的小路正对着一座大凉亭,凉亭下方便是牛角岭的关门。由此确认我们已经进入京西古道景区内。

 

景区已经开放,但游人不多。关门前的石阶路上布满了蹄窝印迹,一群仿真车模爱好者正在这里玩遥控车。我们在免夫亭下边的空地处午餐。

 

亭内有块“永远免夫交界碑”,虽有残缺,但文字可辨,上面记载宛邑西山一带石厚田薄,生息维难,宛署官员体察民情,于雍正八年恩准,康熙四十二年重申,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尽免,百姓谢恩之事。碑座处还有北京地方税务局对此事的评价。

 

与此亭相对的便是牛角岭关城。牛角岭关城是西山大路自东向西的第一个关隘,此城关即是防御关口,也是收费关隘,有“京西古道第一关”之称。

 

城门洞西边立有两块石碑,碑文有些模糊了。往前数十米,左边是停车场,右边则是当地村民在旧址上翻修的关帝庙。关帝庙西侧有一口古井,古井北边的半山坡上有一处小小的龙王庙,不仔细看就忽略掉了。关帝庙前往西、往北、往南都有道路外展,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向前探查。高处修有凉亭,是居高观景的好去处。

 

  返回关城时,看到门头沟政府2006立的一块“西山大路北道(牛角岭—韭园村段)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心中感慨颇多。

 

西山群山绵绵,是一条条古道东西贯通,南北相连,将西山的沟沟壑壑连成了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目前保留较好的就有八条,其中西山大路北道,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也是京西的古道中的主干道。

 

西山大路北道,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京西古道景区则包括了水峪嘴、牛角岭、桥儿涧这一段,是京西古道精华所在。

 

牛角岭关城内外有大大小小300多个蹄窝,最深处近30cm。所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些蹄窝,是一段段铭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述说着生活的不易和生存的艰难。

 

千百年来,络绎不绝的马帮驼队、川流不息的香客市民、南来北往的驿客行旅、戍边守寨的兵马将士,在这个关城进进出出,熙熙攘攘……

 

千百年来,古道两侧守候着多少枯藤、老树?又遗失了多少西风、痩马?

 

如今的关城只剩下一个城门洞和保存完整的城门券,其他东西早已随风飘散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门洞高6.2米,宽4.3米,深9.3米,沐浴在斜阳的光辉中,看起来是那样是古朴、沧桑而又落寞。

 

下午三点半,我们顺着古道下山,准备到水峪嘴村乘公交车回城(陇驾庄站)。

 

古道青石铺就,宽阔却不平整,蹄窝随处可见。走的人少了,石缝里长满了青草,两边山坡上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回望,地上的青石在阳光下闪着熠熠光芒,璀璨夺目,只是这些光芒将这条寂静的古道衬托的更加寂寥。

 

出景区大门,道路两边有多组浮雕,古道的过往今昔,在这些浮雕里栩栩如生。商铺林立中的闹市繁华与古道行者的苦难艰辛,都是历史真实的写照。再看看如今水峪嘴村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洋房,平整干净的街道,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看着村前碧波荡漾的小河,耳畔仿佛还响着驼队远去的足音。


回城的车比来时还多,我们在此作别,各自搭乘离自家最近的车次分批返程。非常感谢“行走在山间”的朋友们,相识虽浅,缘分却深,与他们一起走了一条美丽的线路,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共同渡过了美好的一天。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京西古道之韭园-牛角岭穿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