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祥麟:三十年的博物馆之梦

(2013-10-07 00:22:30)
标签:

管祥麟

民族艺术博物馆

文化

管祥麟:三十年的博物馆之梦

走遍全国收集保存渐渐消失的民间艺术品 在建实体博物馆中遭遇重重困难

     一个男人,三十年的建博物馆之梦。

     安徽人管祥麟,1983年时停薪留职,与同时代的人停薪留职纷纷下海不同的是,他却走遍全国,历经百般磨难和生死,搜集整理民间的各种民族艺术品,并且怀揣着要建立一个专门搜藏、展示这些民间的艺术瑰宝的博物馆之梦。

     三十年过去了,与收集过程中的经历的艰辛一样,他的建馆之路也是分外艰难,甚至有过距离圆梦仅一步之遥时却梦碎的经历。

    能否将这些民族瑰宝留住,让后人能够看到,管祥麟依然在不折不挠地努力着。

 

30年前停薪留职去民间淘宝

 

    当记者来到管祥麟在深圳的住所时,房间里已经堆满了纸箱子,还有一些大幅面的绘画和剪纸作品仍然在画框中还没有装箱。

    "这里是亲戚的房子,他们住在香港,但是我占用了一两年也不好意思了,还是得把房子还给他们。"由于在深圳建博物馆屡受挫折,所以管祥麟决定现将所有的艺术品运回安徽老家存放,等到落实博物馆之后,再做打算,一些容易受潮湿天气影响的艺术品如服饰、织绣,他已经早就运回了老家。

    1983年,管祥麟是老家安徽淮北发电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当时的他开始学习绘画,萌生了到处旅行写生的想法,并且在他的"自费环国骑自行车旅行摄影写生"的可行性计划书中写道:"艺术单靠天才是不能成功的,她源于各民族真实的生活,而表现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也同样来自于可爱的祖国大地。"

    在骑行过程中,他结识了如刘海粟、张仃等老艺术家,这些老艺术家正在大力呼吁要抢救民间艺术。在他的旅途中,也观察到了很多各种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他惊叹,于是,一种责任感在他的心中涌起。回到淮北后,毅然办了停薪留职手续,继续前行。

    "我在浙江宁波遇到了一个老艺人,让我震撼的是,他的作品的表达手法,居然与西方的绘画大师如出一辙,可是这个老艺人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说根本没见过那些大师的作品了。同样是在1983年,国家还出了一个文件,要求保护这些民间艺术,但是必须有人去做,于是,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去完成这项使命。"管祥麟说。

    从1983年到2002年,管祥麟经历了种种磨难:遭遇抢劫险些被砍死、半夜遇狼群袭击、青霉素过敏险丧命、被银环毒蛇咬过、险些被棕熊吃掉……1986年时,还因为遭遇车祸,伤势过重,而暂停了环游数年。

   到2002年"阶段性的中国行"结束后,管祥麟手中已经有了6000多种,1万多件的各种民间艺术品实物;拍摄了纪实电视录相6千余分钟;摄影图片7万余张;原声录音磁带46盘;撰写考察笔记180多万字。

    艺术品的门类包括了服饰、首饰;织物;玩具(各类材质的手工儿童玩具);剪纸;绘画;皮影;雕刻等十多种。

     "让我感到庆幸的是,由于一开始就是为了建博物馆的目的,所以种类的建档和整理上,都是按照博物馆的要求来做的,所以在这上面没有走弯路,可以说我是一个博物馆的门外汉,做了门内汉的工作。"管祥麟指着桌上厚厚一叠艺术品的档案资料告诉记者。

    虽然做了专业人士做的事情,但是管祥麟认为,因为自己一直是门外汉,所以在博物馆界没有任何人脉资源,也使得他在实现实体博物馆的道路上,倍受挫折。

 

曲折的建博物馆之路

 

    在建立实体博物馆的过程中,不少人和机构都表达过浓厚的兴趣,但是能够真正落实的却没有几个。而且在管祥麟看来,很多旅游机构虽然兴趣很大,却都关注这个博物馆是否能够挣钱,这与他要创办一个公益性的民族艺术博物馆的目标相距甚大。

    2008年,管祥麟的博物馆之梦差点就要实现了,而且是近在咫尺。

    在2004年的时候,管祥麟在深圳市少年宫举办展览,在参观者中,有一个专门从事民族特优食品的老板对管祥麟收集的民族艺术品格外感兴趣。

    他告诉管祥麟,由于自己从事的也是民族特色的食品,并且在深圳的平湖还开办了一个大型的市场,因此对民族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多年来,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产业和民族艺术结合在一起,看到管祥麟的收藏品之后,正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两人的想法一致,很快就开始落实了。

    这个老板也不含糊,在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之后,整个博物馆的项目筹备从2005年就开始了,光是馆舍的设计费用就花费了上百万元之巨。

    就在管祥麟以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可怕的2008年,可怕的金融危机来了。

    与他合作的老板,在经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整个资金链断裂,从那以后,竟然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眼看着3000平方米的馆舍都已经建成,可是管祥麟的这个实体博物馆,却没有建立起来。

    "当时和这个老板的合作是,博物馆建成开馆之后,馆舍就属于我。所有的手续都已经办齐了,在民政局注册了非盈利文化机构。可惜,就差那么一小步。"管祥麟说。

    2009年,管祥麟又在深圳市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展出。这次展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反响很好。此时,深圳市政府有意接手继续建设实体博物馆。

    但是这一次,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最终未能成功。

    在经历了多次建馆尝试的失败之后,管祥麟在2011年看到了教育部发布的一个关于推进在大学中建设博物馆的文件。

    这份文件,让他思路一开,为何不找大学寻求合作?

    于是,管祥麟又积极地与多所大学进行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知名大学还真的对他的藏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上海的一所知名大学副校长还带着专家团队,来到管祥麟的安徽老家,并且对他的藏品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称他的工作比"专业人士还专业",还特意邀请他到大学中去做了讲座。

    可是,一时的热情之后,对方却没有了下文。经过管祥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学校领导换届了。

    "怕就怕领导换届。"管祥麟感叹。

    管祥麟说,他并不担心这些好东西不能实现落地,但是自己也要抓紧和各个方面进行联系,"到底合作建博物馆是行还是不行,我一定会让对方给个明确的说法。"

    管祥麟告诉记者,但凡有人或者机构提出要合作建馆,他都会向对方提出要求:一定要保证10年的正常开馆,10年期满时,他才会与对方签署正式的艺术品转交协议。

    他解释说,自己所作的搜集根本无法包括全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他希望在实体博物馆建立起来之后,一方面可以支持自己继续从事田野调查,一方面形成号召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征集民间艺术品,所以一定要未来的合作方能够保证长期开馆展出。

    对于这个博物馆的建设,管祥麟也有自己的成熟想法,除了将实体展出之外,还会配上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将每一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每一个艺术品,都有出处可查,而且都是当地民族文化的结晶,都有很丰富的故事可以讲述。"

     除了用音画形式展出之外,管祥麟还认为要积极营销,主动向外界推荐自己的博物馆。

    "以前在深圳办展览的时候,我就主动去找那些学校,送邀请函给他们,学校方面非常感动,所以组织了很多的学生前来参观,效果非常好。"

 

创办线上博物馆

 

    在实体博物馆暂无着落的情况下,管祥麟就先尝试着开办了一个"56非遗网上博物馆",将自己的一部分艺术品的照片和介绍放到了网上,可是办网上博物馆也是险些办不下去。

    一方面是经费的原因,由于照片需要的存储空间大,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后,就要扩容,对于无收入来源的管祥麟而言,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除此之外,让管祥麟没想到的是,还会有人雇用水军,利用他的网站散播一些不良信息,还导致他的网站被网监部门惩处,为了将网站维持下去,他只能交罚款,并且关闭了网站的注册和评论功能。

    2012年8月,管祥麟在网站上发布了寻求合作建实体博物馆的公告,公告中称“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座全面反映5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各民族造型艺术的博物馆。如能创建,将为国家填补一项博物馆门类空白。”

 

日本人10万元搬走壮族一栋楼

 

    管祥麟说,这么多年以来,他虽然以个人的形式收集这些民族艺术品,但是在意识中,却从来没有将这件事当成是个人的事情来做。

    "我一直在与时间和老外赛跑。"管祥麟说。

    原来,正当"一切向钱看"的国人们对这些民族艺术的宝藏视若无睹的时候,外国人却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游历,用高价收购的方式,成批成批地将中华民族的珍贵艺术品运出国门。

    "我在广西壮族的一个村寨中,亲眼所见,来自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十万元人民币将一栋传统的壮族楼房买下,然后拍照,将每一个构件、家具的位置全部纪录下来,然后拆分之后打包用集装箱运往日本,在他们的博物馆内原样复建。那个日本工作人员还询问我对他们的行为的看法,我当时很无奈地说,从民族感情上来说,你们的行为是文化掠夺,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我又得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保留了这些行将消失的文化记忆。"管祥麟说。

    而日本人的回应也很直接,他说他们博物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将整个日本的民族艺术品做了完整的收集和整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将触角伸向亚洲,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向全世界发展。

    "我一直记得他说的话,他说,将来别国的人要看本国的民族艺术,就得去日本,去他们的博物馆买票观看了。"

    管祥麟走遍了全国56个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民居都带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和文化,"我拍摄了除了台湾高山族以外,其他所有民族的民居,大把文化内涵在其中,可是在新农村建设之中,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传统民居正在消失,让人非常心痛。"

    最让管祥麟受不了的是,当他来到一些边远地区的时候,当地政府却不相信他是中国人,称没有中国人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接待过的,都是外国人。"

 

从日本人手中抢回珍贵雕版

 

    在与有远见的日本收藏者的竞争中,管祥麟也有过胜利。

    湖南的滩头年画世界文明。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此画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

    2003年,滩头年画在北京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2006年6月,滩头年画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只是,滩头年画的老艺人们正在渐渐凋零。

    1999年,管祥麟找到了一名70多岁的滩头年画老艺人。可是,老艺人却告诉他,自己已经不再制作木板年画了,理由很简单:不挣钱。

     当管祥麟力劝老艺人要将传统年画保护和流传下去的时候,老艺人却生气了,一拍桌子:"你们这些城里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跑过来看,个个都说好,但是之后就回城里继续过你们的好日子,让我们来保护,我们怎么保护,根本不挣钱,现在的印刷机,一分钟能印多少张,还有谁要我们这些木板年画?"

    老艺人的话,顿时让管祥麟深深震撼,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会劝这些民间艺人要承担保护和流传的责任,"我们其实没有权力要求他们这么做,从那时候起,我就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在别人丢弃的时候,把有价值的东西搜集起来,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人会转过头来,寻找自己的文化。"

    可是,老艺人透露的一个消息,却让管祥麟更加着急,因为来自日本民艺博物馆的人,已经和老艺人谈好,出价10万元收购老艺人手中的200多件雕版模具,这些模具还是老艺人在文革期间,苦心积虑保存下来的。

    于是,管祥麟去街上买了点菜,晚上就在老艺人家里吃饭,还将自己的介绍信拿给老艺人看,说明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民间艺术给保存下去。

    "我的这些感情牌打动了他,因为老艺人毕竟经历过抗日战争,他对我说,他也是没有办法。于是最终,我和他谈好,以日本人开价的三分之一将模具和印刷工具统统买了下来,还连夜打包运走。"

    可是,契而不舍的日本人并没有放弃追寻,当管祥麟在2004年举办展览会的时候,对方闻讯来到了深圳,找到管祥麟后,点名要他手中的这些滩头年画模具,并且表示,无论管祥麟用多少钱购得,对方都在给老艺人的开价十万元基础上,再增加30%。

    "我告诉对方,这个无论开多少钱,我都不会卖,但是对方扔下了一句话,他就不信中国人不爱钱。从那以后一直到2011年,每年都来中国找我,每年的开价都在增加,但是我一直没有答应,最后,对方才表示佩服。"管祥麟说,"日本人之所以这样执着,因为他们确实知道这套模具的独一无二的珍贵。"

 

贫瘠山村中的世界级艺术大师

 

    2004年,当陕西省旬邑县王村的库淑兰去世的时候,国内众多知名的艺术大师、学者,为这个贫瘠山村中的老太太送来了花圈。

    这样一位偏远山区的老人,为何会受到这样的关注度?

    "就是这样一位常年生活在贫苦之中的老太太,却开创了中国剪纸艺术的新纪元,她所创立的剪纸艺术,被誉为世界级水准。" 从2000年起,管祥麟就多次前往陕西,拜会库淑兰老人,并且还拍摄成了纪录片。

    可是,当记者观看这部还从未向外公开过的纪录片时,却倍感凄凉和震撼。

    管祥麟驾车,在贫瘠的山路上行驶着,一路询问之下,才在一间简陋泥屋之中,找到了这位在1997年就被认定为世界级剪纸大师的老人。

    找到她时,正值寒冬,81岁的库淑兰和老伴躺在炕上。见到有客前来,库淑兰老人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不停地招呼着素未谋面的管祥麟,不仅为他展示剪纸技法,甚至还在炕上跳起了秧歌、唱起了民谣。

    可是第二天,当管祥麟找到老人的时候,看到的场景让人心酸,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跪在地上,烧火切菜做饭,因为腰疼病,老人无法长期弯腰,所以只能用跪着的方式来做饭。

    为了买治腰疼的药,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去村里的小药店,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可是倔强的老人却一再拒绝一旁的管祥麟帮她去买药的提议。

    库淑兰老人后期的作品,多半都被管祥麟所收藏。

    记者看到,老人的作品是用各种色彩的纸剪出各种元素,然后形成一幅图画,整个画面显得非常丰满而充实,内中的人物造型,也是格外圆润丰满,充满了喜气,各种元素也是来自于生活之中,如蔬菜、花朵、鱼等。

"库淑兰让我感动的东西,不是她生活的艰苦,因为在中国,很多女性的生活都很艰苦,而是在这种艰苦之中,她的作品中所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管祥麟告诉记者,在库淑兰的人生之中,先后有十个孩子夭折,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贫苦,可是在她的剪纸作品之中,却没有看出一点消极的元素,反而充满了亮丽的色彩,恰恰是这一点,打动了很多看到她作品的艺术家们。

 

生大病债务人追上门

 

     2002年,管祥麟生了一场大病,倒在了火车站的站台上。当他被送到医院救治的时候,一波一波的债务人来了。

    "他们也不说话,就站在那里,我自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此时的管祥麟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妻子却给他出了个主意,将艺术品打包,作为抵押品存放在债务人那里,这才暂时打消了那些债务人的疑虑。

    "我在搜集的过程中,给自己确定的原则就是,不接受个人的捐助,因为我还不起人情债。"管祥麟说。

    让他感动的,还有妻子多年以来对他的支持,在奔波全国的日子里,妻子承担了维持家庭的全部责任,并且还能在关键的时候,让他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么多年来,我也有很多次想放弃,但是最后都挺过来了。有一次,一个加拿大人提出要买下我所有的艺术品,并且在国外办博物馆,那时候我是真的动心了。"管祥麟回忆道,但是妻子的提醒,让他拒绝了对方的高价。

     "我的妻子问我,多年收藏的艺术品就出国了,从此再也和我无关了,我们只剩下钱了,我将来会后悔吗?妻子还说,家里目前还能维持的住,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对于妻子,管祥麟充满了感激。

     "我坚信我收集的这些民间艺术品是好东西,我也一定会完成我要建立一个民间艺术品博物馆的梦想。"管祥麟对记者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