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三场)笔记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转载]《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三场)笔记 [转载]《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三场)笔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主持人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这里是由耕耘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大家好,我是董卿。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农耕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一颗敬畏之心。而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大寒须遗酒中豪,大自然的变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感受寒来暑往之间,诗和季节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的光芒。
——主持人
二位老师好,在比赛开始之前,还是请两位老师用诗词来表达对本场选手的祝福好吗?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老师:
陶渊明曾经写过非常有名的两句诗,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人们往往以此来看待陶渊明返归田园以后,他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如意,但陶渊明自己却认定了这种生活。所以他在这首诗的结尾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实人只要认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选手既然来自全国,认定诗词是我们生活最好的方式,就希望我们的选手,和中国的优秀诗词,永远相伴下去。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相信每一位爱好诗词的诗友,诗词都会像春夜喜雨一样,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更加地美丽。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应该说李煜的人生,他就是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他的上半场就是天堂一样的富贵风流,人生应该是以他的三十九岁,亡国那一年为界,之前是天上,人生的下半场是人间。对于李煜来说,丢了江山,其实就丢了一切。因为他人生所有的一切,都跟他的江山是息息相关的。
——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墨子说的农夫,春种、夏耘、秋敛、冬藏,一年四季农民他们都有那个季节该干得的活儿。像《说文》说,耕,犁也,就是犁田。然后耘就是除也,除草。所以它在不同的季节,干不同的事情。
而且这道题还有一个干扰项,除了耘田和耕田之外,还有一个织麻和绩麻。其实一般来说,麻不会用织,织指的是用纱或者是线,来做成布、绸这样一些丝织品。而绩就是用麻来搓成绳或者是线,所以麻它对应的那个动词,一般就是用绩麻,而不会用织麻。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首诗,《诗经·七月》里面就说,八月载绩,那前人的注解就是说,到八月份的时候呢,丝事毕而麻事起矣。就是养蚕作丝的那个事情,到八月份的时候已经结束了。要绩麻的这个月份开始了。所以你看农村的生活,跟着季节天气的变化,它每个不同的季节,在不断的变化他们的劳作,所以农民和天文学家一样,都是很辛苦的。
——《诗经·七月》名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流火”的含义是?
A.天气火热
B.天气转凉
C.天气寒冷
(B)
——重阳节亲友开心相聚,一起登高赏景时,最适合引用以下哪项诗句?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C)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老师:
项羽的一生,最有名的是乌江自刎,所以我们今天看咏叹项羽的诗,咏叹最多的都是乌江亭、乌江。这首诗题目叫《夏日绝句》,李清照在这里边肯定的是项羽,说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人杰”这个词就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召集的第一次御前会议,就提了一个问题,问他手下的大臣们,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大臣们说了很多意见,刘邦都否定了,不对。他说,天下有三个人杰,一个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个是萧何,能够保证供给。一个是韩信,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克。此三者皆为“人杰”,能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打败项羽。“人杰”这个典故就出自这儿,可见能够称为人杰的人,那是少之又少的人。
鬼雄出自《楚辞》,这两个典故就足以说明,人中豪杰,鬼中豪杰,都是极其难得的人,而一个人同时能在这人鬼两个世界中间,都能称老大,那更是难上之难,所以她到今天过江的时候,她思念项羽。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同样的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他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比如说,我们一谈起诸葛亮,大多数的人会想到他辅佐刘备,然后魏、蜀汉、吴三国鼎足而分天下的那样一种辉煌的历史。但是你看杜甫写《蜀相》,他居然着眼于他最后的那个北伐的失败,出师未捷身先死,尤其是他的《出师表》,更加让很多人感慨泪下。因为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身处于安史之乱之后,而他自己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贤者和智者,他希望能够出来辅助唐肃宗安邦定国,但是他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在想,他写“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时候,未尝没有包含他自己内心一种英雄失落的感慨。
——毛泽东词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曹操求贤
B.孙皓迁都
C.刘备托孤
(B)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其实当时孙皓把都城从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迁到武昌的时候,陆凯他引用了一首童摇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其实倒不是说建业跟武昌这两个城市有什么高下的比较,只是在当时的这样一个形势之下,看哪个城市更加适合。
——下列描写春天节气的诗句,时间最晚的是?
A.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B.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因为这首《春望》,是应该我们都比较熟悉,好像是中小学课本就背过的。而且它的背景可能大家也比较熟悉,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不是唐玄宗、杨贵妃已经逃出长安,然后长安沦陷。太子李亨登基当了皇帝之后,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后来就是唐肃宗,杜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本来也是在逃难的人潮当中,他把妻子安顿在鄜州的羌村,然后他独自一人北上,想去投奔新登基的皇帝唐肃宗,他希望能够在这乱世当中,对国家有所报效。可是没想到在半路当中,被叛军给俘虏,然后被押解到当时已经沦陷的长安,就这样他既跟朝廷,也跟他的妻子儿女都完全丧失了联系,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他亲眼看到沦陷之后的长安,一片废墟、一片血腥的那样一种惨状。
而且他在这首诗里面有两句是特别感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他不仅仅是收不到家书,他甚至不知道妻子是不是知道他现在在何处飘零,他妻子的安危、孩子的安危怎么样?一概都不知道。所以乱世当中的那种情怀,真的是给人很深的震撼的。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老师:
李清照是一个爱花的人,但为什么李清照在这首诗中间,偏偏把桂花称为是“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花呢?到晚年,经历了国破、家亡,经过了重重打击,最后他在桂花中间,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这恰恰是李清照内在心理的一种折射,非常符合他晚年的一种心境。一个人一生中可能爱过许多种花,一个爱花的人,特别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后,心境不同了,那么对花的喜爱,也就会发生些许变化。这大概也是我们了解李清照晚年心境的一个窗口。
——请问与毛泽东词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含义最接近的是哪一项?
A.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A)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杨雨 老师: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的诗的原意,就是那时候,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已经沦陷了嘛,岑参还在外面,所以他就说,故园的菊花,其实还在战场上开着,没有人像以往长安繁华富庶的时候,大家一起去赏菊,那样开心快乐的场景,但其实它也蕴含着要将故园收复的那样一种隐含的一种战斗的气质。仔细回味一下,我想岑参是唐代里面真正能够在边塞从军的这样一位边塞诗人嘛。所以它其实暗含了要收复长安,让那个菊花不再那么可怜,其实也含有这种战斗的气质。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
A.黄马 苍鹰
B.黄犬 苍鹰
C.黄犬 黑犬
(B)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老师: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苏轼在这首词中间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他的精神面貌和这首词的主旨是一样的。一个字:狂。狂是这首词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个狂啊在这首词中间有两重含义:一个是现实中的围猎,一个是期待中的射天狼。这两个方面都表现了他的狂。现实中的围猎,那苏轼是一出来,整个密州城的老百姓都出来了,都要来看他,说明苏轼还是有很多的粉丝啊,他一出来,很多人都围观他太守的狩猎,所以这是写他的现实中的射猎之狂。
另外他还有个期待之中的狂。他期待之中能够射天狼,天狼星,指代的当时北宋的两个威胁最大的,一个是西夏,一个是契丹的辽,他希望能够把这两个天狼星能给打下去、射下去,这又是一种狂。所以苏轼的狂,是从始至终贯穿全篇,而这种狂在苏轼这个词中间,还有一个媒介就是酒,酒壮人胆。喝了酒以后更狂了,所以他打猎写词,他狂放狂傲的劲头全出来了,是靠着这个媒介。
其实诗人写诗,狂非常多。李白都说,我本楚狂人,苏轼在很多词中间,也称自己是狂。所以这个狂是贯穿整个苏轼这首词的主题词,也是我最欣赏的苏轼身上的那种狂放的精神。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舴艋舟”是什么舟?
A. 舴艋纹饰的小舟
B. 形似舴艋的小舟
C. 雄伟坚固的战船
(B)
——以下诗句中提到的植物不会出现在《诗经名物图解》中?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B.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C.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葡萄)入汉家
(C)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老师:
张骞通西域是一次契机,这个契机带来了很多外国的植物进入到中国来,这个诗经图谱中间呢,它是写的《诗经》中间的那些名物,然后这是由一个日本学者请他们日本国的那个画家画的画,就便于辨识。但就这首诗来说,你选得很对。中国引入国外的东西,大体上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汉唐时代,汉唐时代引入的往往前面加一个“胡”。比如说,胡床、胡瓜、胡桃、胡麻,春琴,这加个“胡”。等到宋明时期引入的呢,往往加个“洋”,或者加个“番”,番茄,洋葱。汉唐时期跟宋明时期,它引入到国内的各种植物,还有我们的食物,在命名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区别了。
——主持人
这个《诗经名物图解》,记录了108种在《诗经》里边,曾经出现的动物植物……我们读诗,更多的时候还会去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种水果
1.年年驿使走红尘
2.仙衣裁剪绛纱新
3.风枝露叶如新采
4.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种动物
1.它与一座名楼有关
2.唐人咏叹它: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3.它引发了刘禹锡的诗情
4.宋代诗人林逋以它为子
鹤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个节气名
1.“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写的是这一天
2.“今朝一阳生,明日便数九”与这一节气有关
3.“何堪最长夜”反映了这一天的特点
4.“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含有这一节气名
冬至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1.初唐四杰之一
2.小时有神童之誉
3.他自认为排名应在王勃之前
4.写过“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诗句
杨炯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诗
1.诗是作者攀登一处名胜时所写
2.诗句表达了登高望远时领悟的哲理
3.作者姓王
4.作者还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