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出版信息 |


永安建制的另一件事,就是完善了官制。
太平天国的官制,也是古今中外以复杂、混乱、庞大列入排名榜之首的,堪称空前绝后。官多官大大概是太平天国的一大特色。但其基本官制,即它的主轴线,大致不变。它是在永安时期就形成了的: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和两司马。
军师由所谓天父诸子婿担任,他人永远不能过问。因此,官居极品的就是丞相。
在永安封王的同时,还封了两位丞相:天官正丞相秦日纲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晃。
六官丞相,按天地春夏秋冬为衔号,每官又设正、又正、副和又副,按编制共设有24个丞相官凭。永安时期只封了2个,其余22个都是后来陆续补增的。
说是丞相,其实只是太平天国官阶的一种符号,它不承载传统官制中所设的丞相职能。取名丞相,因为是农民最熟悉、最向往的名号。设立丞相,也就满足他们的欲念罢了。因而,太平天国各种丞相名号特别丰富;带丞相衔号的,还有职同丞相、恩赏丞相、平胡丞相,等等。其中如恩赏丞相,就完全是一种荣誉官衔了,只是有名称而无权无印。据说有一天杨秀清很高兴,一下子就签发了几百个恩赏丞相。丞相丞相满天飞,让大家都过过丞相瘾。
到太平天国晚期,由于丞相之上增添了很多官阶,它便身降百丈,贬值了。一个仅有500人的军营,就有按数字编号的丞相达10名以上;此时的丞相,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而已,所以太平天国前前后后有成千上万的丞相。
附:太平天国前期官阶表(1851—1856年)
等级名目官爵备考
一等一级正、又正军师(东王、西王)
二级副、又副军师(南王、北王)
三级主将(翼王)
二等四级天燕、天豫,即国宗(天王及诸王家族成员),并无阶位,在四、五级间浮动
五级天侯
三等六级丞相,六官正、又正、副、又副丞相,共24员
四等七级检点,共36员
五等八级指挥,共72员
六等九级将军,含正、副将军
七等十级总制
八等十一级监军,相当于县团级
九等十二级军帅,管辖5个师帅
十等十三级师帅,管辖5个旅帅
十一等十四级旅帅,管辖5个卒长
十二等十五级卒长,管辖4个两司马
十三等十六级两司马,管辖25户
(摘自盛巽昌、李子迟著《太平天国十四年》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