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两位高僧园瑛太虚的争斗之谜

(2016-07-20 22:14:32)
分类: 文史随笔


太虚大师
与圆瑛大师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领袖人物,两人之间曾经有过亲如兄弟的关系,但是后来两人的关系又充满了紧张,乃至最后失和。真正失和是在“第三届全国佛教代表大会”中,两人开始分道扬镳。圆瑛法师象征温和式的改革,而太虚大师是激进式的革命。


content://com.ss.android.article.base.ImageProvider/getimage/thumb/eJyrVsovykzPzFOyUqhWKi3KBNJKOYlF6an6iYmGBgYGpkYWyUlmpsbJhmamSUo6CkA1OcVARdFKGSUlBVb6-gXGegXFJYklBXrJ-bn6eLXCdCQZka6FSFtia4GaSjJKc5OQPQQWIM9DeLVi9xBxWoi0Jba2FgBUnH41/6309006007692525825/0

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俗姓张,原籍


浙江

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47年3月17日太虚于上海玉佛寺圆寂,荼毗后得舍利子300余颗。


content://com.ss.android.article.base.ImageProvider/getimage/thumb/eJyrVsovykzPzFOyUqhWKi3KBNJKOYlF6an6iYlGBgYGpsYGhskGyaYmyWkWqUo6CkA1OcVARdFKGSUlBVb6-gWGegXFJYklBXrJ-bn6eLXCdCQZ00xLbC1QU0lGaW4SsofAAuR5CK9W7K6jqpbY2loATuR_kw==/6309006007692525825/1太虚法师

圆瑛(1878-1953)法号宏悟,别号韬光,福建古田县人。18岁在福州涌泉寺礼增西上人出家。先后从当时禅宗名师冶开、寄禅修习禅定,又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道阶法师听经研教,广猎大小乘诸经论,对《楞严经》造诣尤深。中国近代佛教领袖,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并连续数届当选主席,法师一生为团结全国佛教徒、促进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圆瑛与太虚本来是义结金兰的好友。而对佛教的革新之路,两人早期可以说是并肩作战。当辛亥革命时期因推行地方自治造成占寺夺产风潮,江浙诸方长老集会上海,公推寄禅进京请愿时,太虚应召拟订请愿保护及改革振兴佛教计画书。圆瑛也应召来沪,准备一同陪侍寄禅入京请愿。这说明当时太虚和圆瑛与江浙诸山长老住持的目标与愿望是一致的,就是保持寺产,振兴佛教,并没有后来所显现的那些冲突。


content://com.ss.android.article.base.ImageProvider/image/thumb/eJyrVsovykzPzFOyUqhWKi3KBNJKOYlF6an6iYmGBgYGpkYWaWkp5skmJsmJJko6CkA1OcVARdFKGSUlBVb6-gXGegXFJYklBXrJ-bn6eLXCdCQZka6FSFtia4GaSjJKc5OQPQQWIM9DeLVi9xBxWoi0Jba2FgC-WoFl【圆瑛法师】

但入民国之后,太虚受新的学术思想薰陶,学养日深,成为一代佛学思想巨擘,且锐意革新,提出著名的“佛教革命”主张,成为佛教中革新派的领袖;而圆瑛历任宁波七塔寺、天童寺、鼓山涌泉寺、法海寺、南洋极乐寺诸大名刹方丈,长期受丛林制度薰陶,思想日趋保守,为丛林寺院保守者拥为保守派领袖。以致二人日后距离日远,未能共同合作为佛教努力。以当时佛教中所谓名流居士之辇,从中制造是非,挑拨离间,更增加了新旧两派的裂痕。如1931年,中国佛教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选,太虚大师的革新派获得胜利,本可藉此机会,新旧派携手合作为佛教努力。无奈一向操纵佛教会的名流居士们,不甘失败,从中制造事端,怂恿当选常委的圆瑛辞职,保守派对改组后的中佛会采取不合作态度,抗缴以前认可的经费。无奈之下太虚大师辞去佛教会执行委员,革新派的谢铸陈、黄忏华等亦先后退出佛教会,新旧两派就愈发疏远了。

太虚法师以倡议佛教的三大革命(教制、教理、教产)著称,而在民主共和时代,欲推动改革务须透过教会团体,所以他认为“现在国民对于国事皆应有参与政治之行动,实施此种权利,首应有各种团体之组织”,“出家者为佛教住持僧,在家者为佛教正信会,将此两部联合起来,由县而省,由省而全国,即可构成一整个的佛教团体。”由此可知,太虚法师念兹在兹透过建立全国性教会推动改革的努力,终因客观条件限制以及教内派系纷争而归于失败,然而长远来看,他指出的毕竟是正确的方向。


content://com.ss.android.article.base.ImageProvider/getimage/thumb/eJyrVsovykzPzFOyUqhWKi3KBNJKOYlF6an6iYmGBgYGpkaWxobmqYmJlmkpyUo6CkA1OcVARdFKGSUlBVb6-gXGegXFJYklBXrJ-bn6eLXCdCQZka6FSFtia4GaSjJKc5OQPQQWIM9DeLVi9xBxWoi0Jba2FgCiCoFd/6309006007692525825/3太虚鉴于清末民初以来不断发生占寺毁像、提产逐僧或军警驻扎寺宇等情事,除了运用个人影响力局部救火以外,深知佛教本身的改革才是务本之道。他曾主张把汉地八十万僧尼减为四万,以提高僧侣素质,并且把家产的僧寺改为公产的僧团,然而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登记、拣别淘汰、禁止私人剃度以及易滋抗拒的财产改革,非仰赖政府公权力介入不可,但政治力适合作为改革佛教的动力吗?太虚认为,若能在民主法治的通义之下,佛教界有足够的民意代表,制订符合佛教利益的政策,乃是合理的出路,所以太虚法师在战后行宪前夕,才有“僧伽参政”的世俗化提议。

太虚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加深了他与圆瑛的分歧,就连思想家梁漱溟也大不以为然。梁漱溟反对佛教为现世所用,对太虚的人生佛教主张有所批评。


content://com.ss.android.article.base.ImageProvider/image/thumb/eJyrVsovykzPzFOyUqhWKi3KBNJKOYlF6an6iYlGBgYGpsYGpmYmZqkWqamGqUo6CkA1OcVARdFKGSUlBVb6-gWGegXFJYklBXrJ-bn6eLXCdCQZ00xLbC1QU0lGaW4SsofAAuR5CK9W7K6jqpbY2loAcY1-cw==【印顺法师】

关于出世入世的分疏,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曾有一段论述:为了全心全力解脱生死而厌弃世间,对宗教的体验来说也许是有用的,但因而对其余一切异常淡漠,对现实人生(家庭、社会、国家)只是消极适应它,这在佛法普及民间而言至少是不够的、不足以适应的,“面对这种不足以适应社会要求的佛教、圣者,而想起了佛教公认的、释迦佛过去修行的菩萨风范,以及释迦成佛以来为法为人的慈悲与精神,不免要对出世佛法,予以重新的估价。”因而涌现出世而入世的佛教,就是所谓的大乘佛教。

佛教学者张曼涛,就是根据此一大乘佛教的精神,赞扬太虚法师是中国近两千年来的佛教史上,真正表现世出世入之大乘精神的第一人。

当然,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从当今佛教界的一些现象来看,恐怕在世俗、功利的路子上走得又有些远了(杨)。

 古代针对女人的残忍宫刑有哪几种?23岁嫩模献身七旬富豪称不为钱财只为床技(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