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做得最有骨气的事是什么?

分类: 杂文言论 |
黎元洪政府曾颁发给胡适勋章。胡适在报上刊登启事:“四月五日的《益世报》上登出新发表的大批勋章,内有‘胡适给予三等嘉禾章’的一项。我是根本反对勋章、勋位的,如果这个胡适是我,还是请政府收了回去罢。”这大概是胡适大师做得最有骨气的事情之一了,
赵熙在北京广和居饭庄题壁,讽刺奕劻、其子载振及陈夔龙、朱家宝等人:“居然满汉一家人,干女干儿色色新。也当朱陈通嫁娶,本来云贵是乡亲。莺声呖呖呼爹日,豚子依依恋母辰。一种风情谁识得,劝君何必问前因。”此诗很快流传。饭庄老板惧祸,将它刮去。
赵熙为荣县巨富王某新宅题写大门匾额:“闰吾”。王某以为定是光耀门楣的好招牌。后有人请教赵熙此为何意,赵答:“‘闰吾’,乃王五门口也。”盖时人据王某行第,称其为“王五”。
李肖聃执教长沙,痛恨白话文。某学生文中有“青年”,他辄改为“少年”,眉批:“青年两字不见经传,故改为少年。”
刘仙洲自香港大学毕业,拔得“头等荣誉”文凭。他拒绝河北高等工业学校月薪150元讲师职之聘,宁愿返会母校育德中学任教。校长说:“中学经费有限,只给80元,行不行?”刘说:“钱多少无所谓。”校长说:“既然无所谓,那么再少一半,40元如何?”刘爽快地回答:“40就40。”
曹聚仁买书,书面上有人题签的不买,开头排列许多名人序文的不买,标明为“必读书”的不买,装上花花斑斑封面的不买。他以为“一部好书,必须是朴素的,有如浣纱溪上的西子,布裙荆钗,毫无脂粉气的”。
罗隆基与胡适、潘光旦办《新月》杂志,因言论太激被捕。回来后,他在《新月》著文,末尾用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语。
张丹斧在《晶报》上写短文或打油诗,用语尖刻,人们称其为“毒蛇”,他即署名“张蛇”。
教育学家孟宪承在五卅惨案时任圣约翰大学教授,因美籍校长不许悬挂中国国旗,孟愤然离校,遂创办光华大学。
陈嘉庚某年回厦门集美学校,径至校长办公室。校工见其貌似村俗,竟不许入内。陈说:“我乃校主,欲见校长,请赐通报。”
20年代中期,陈寅恪从欧美归国,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看到许多宝贵研究资料已沦为异邦之物,学人不得不东渡日本,乞求一睹佚籍,以解疑难,陈深以为羞。1929年在北大史学系学生毕业时,他赠诗曰:“群趋东邻爱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摘自李子迟等人著《道可道:民国学人大师真闻录》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