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佛家反宿命论的宣言[皈依之路之34]
					
											标签:
																				
                            佛教了凡四训无神论宿命论归依之路 | 
					
一般人都认为,佛教是相信神灵的,是有神论、唯心论。可是,根据我这两年多来在皈依之路上的经历和体会,发现佛教是无神论、唯物论。您必然不相信吗?本博的“皈依之路”系列里有一篇《佛教是无神论》,其中摘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圣严法师的文章(http://www.dizang.org/wd/fx/050.htm),另一篇是新浪博客“朝熙路客”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435e701000av9.html),后者写得更清楚明白,而且更接近我的理解和体会,大家可以参考。
还有一个重要证据是,佛学历史上一部著名的著作——明朝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当然它不只是佛学著作,还是哲学著作、教育学著作),它就是立场鲜明、态度坚决地反迷信,反鬼神,反宿命论,反命运,反风水,反星相,或者说通篇就是提倡唯物主义,推崇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自强不息、改变人生。这是佛教无神论的标准,是反宿命论的宣言。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伦理修养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江苏吴江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嘉善殳家,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中举,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考上进士,到河北宝坻任县长。7年后升拔为兵部职方司主管、军前赞画,参加日朝战争,因不同意上司以阴谋对付日寇及滥杀百姓,被迫停职返乡,行善布施,参禅诵经,读书研学,撰文教子,享年74岁。明熹宗天启年间其冤案真相大白,被朝廷追封为尚宝司少卿。其子袁俨后来中了进士,任广东高要县长。
《了凡四训》作于作者69岁,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4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作者以自己毕生的亲身经历和学问积累,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讲述改变命运的过程,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行善积德,不断超越。它原本为教训自己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华文化,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今台湾净空法师也很喜欢这本书。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