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状元”可以不当但大学一定要读

(2013-07-17 08:45:17)
标签:

高考

状元

上大学

落榜

教育

分类: 出版信息

每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甫一结束,各大媒体和网站总喜欢炒作各省市、各学校的高考“状元”,他们各科和总成绩如何之高分啊,平时表现还如何优秀如何全面啊,报考了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啊;还有一个家庭的N个孪生兄弟姐妹都上了重点一本线啊,一个班上、一个老师培养出了多少全市的前几名啊,清华和北大又囊括了全国多少的“状元”啊,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

对于这些新闻,我们以前看了、听了还觉得挺兴奋、激动的,但久而久之也就审美疲劳,就麻木,就冷淡了。并不是我们“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实在是这些“状元”们不够争气,因为他们的课程学习固然很好,但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个性、胆略、思想和创造力,所以后来的各种才干表现平平,大家对他们的崇拜和羡慕自然就大打了折扣,渐渐地也不再感冒和追逐了。

于是,与此同时,最近,就在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高分“状元”不断被报道之际,网上(包括论坛、吧、专栏、博客、微博、微信、QQQQ群、QQ空间里)盛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单,这个名单中的名字分为两批,一个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等十余位清朝历届状元;一个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十余位清朝落第秀才。

其意思是很明显的:那些曾经的状元,后来却并没有什么大成就,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名气;相反,那些曾经的落第秀才,后来却成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成就显赫,至今仍名气很大。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对那些高考“状元”们太过“迷信”,他们将来总会回复平常、“泯然众人”的;相反,高考成绩不理想,甚至考不上大学的,那也不要灰心丧气,应该向这些专家们学习,以后会更优秀、更知名的。

从某些角度和意义上来说,这个观点和希冀是正确的,对我们大家有一定的励志性和启发性。但是各位若是再听听我下面的分析,你就会觉得,它只有1/3的正确性,有2/3是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高考失败,不能进大学深造,而是靠某方面的特长而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再说现在是全民普及高等教育,发展综合素质的时代,进入大学深造,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道路;何况如今高校招生不断在扩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录取率非常之高,大多数同龄人都能考上大学的,而你还是考不上,那一则说明你的学习乃至智商太差了,二则就是你太不努力、太不进取,太叛逆、太另类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愿意成为高考的成功者、接受高等教育,你却不愿意呢?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还是一味宣扬专家而否定状元,是不合适的。

第二,对于读书人而言,不管是过去的科举道路,当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解元也好,还是今天的高考道路,考第一名、头几名,进重点大学,出国留学,将来还继续攻读硕士、博士也好,这条路相对还是顺利很多、容易很多的,也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至于科举落榜、高考失败,通过别的道路和方式成功,那是非常困难、非常罕见的。你只看见这极少数人取得了成功,成了专家,却没看见无数人默默无闻,平庸一生,或一无所长或怀才不遇。再说,就是这极少数专家,他们为了事业而付出的艰辛、痛苦,是那些科举、高考成功者的多少倍!而且,他们的名气、收获,往往是在他们身后,他们自己一生并没有得到什么,虽然付出很多、成就很大,却穷困潦倒、坎坷艰难、无人理解。相反,你只看到少数状元后来没什么成就和名气,可是,从古到今,大多数在各行各业很有成就和名气的人,都是过去的科举、今天的高考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落榜者那么坎坷、艰难——只不过他们并不一定是状元、第一名罢了。为什么容易的路我们不走,偏偏要走那困难的路呢?

过去的科举固然有很多问题,过去的状元固然并不一定是杰出人才,但是过去的多数杰出人才确实是从科举道路走出来的;今天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固然并非十全十美,今天的高考第一名固然并不值得去争取,但是今天的青少年一代要想成才,要想将来有一番作为,那还是要参加高考,还是要读大学才行的。读大学不一定有前途,不读大学却绝对没有前途。

所以,我们看待、分析问题,切忌偏激、片面,不能从少数人、特别现象入手,那样往往会误导大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