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版《中华史》是一部好书吗?

(2013-05-30 01:48:24)
标签:

易中天

中华史

百家讲坛

学术超男

品三国

分类: 微博集成

近期,湖南长沙人、原武汉大学教授、现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第一个走红全国的“明星教授”、号称“学术超男”、有《品三国》等著作成为超级畅销书的易中天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大部头”的易中天版《中华史》的前两卷《祖先》与《国家》,到处宣传炒作,大肆吹捧赞美,一股隆重的商业气息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耳目。那么,易中天版《中华史》算得上是一部好书吗?

首先,易中天教授之所以今天红透了大半个天,他的著作之所以能成为超级畅销书,当然绝非浪得虚名,还是有他的很多优点和特色。易教授是学中文出身,且系中文教授,他的优点是语言和言语都很优美、流畅、幽默、风趣、时尚、活泼、鲜亮、生动、通俗、浅显,思路也很开阔、广大、活跃、机智,然后文化知识又博杂、宽泛、丰富、绚丽,所以还是很有人爱看、爱听的。但是他也有个致命的问题,因为他不是学历史出身,在历史专业研究和造诣上仍有很多欠缺,而且他多多少少把文学的想象、虚构、杂糅、拉扯、描绘、加工、文采、修辞等成分带进了他的文史学术(研究、写作和演讲)里来,就难免出现历史里有硬伤,或者感觉太文艺。比如他的代表作“品三国”,屡屡将历史上基本上虚构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和基本上真实的信史著作《三国志》混为一谈,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让人觉得他讲历史扯得太“远”,并且还存在刘备年龄与史实不符、曹操建铜雀台的“二乔”是树不是人、“流离”也不是“流离失所”之意等硬伤。上海学者盛巽昌写了本书《品三国(上)补正》,光上卷就给他指出了48个错误,而且肯定还远不是全部。清朝桐城派把大师和大师级作品分为义理(观点、思想)、考据(史料、学养)、辞章(文笔、修辞)三大块,又有人类似地、相应地把人的素质分为识、学、才三大块,易教授显然只擅长第三块,而在第一和第二块上都还大有距离。

再则,这些年里,易中天教授成了大名人,文化界数一数二的“明星”,全国乃至全世界到处请他开会、讲学、出席活动、参加仪式、上电视、当嘉宾,风光得很,但也忙碌得很,他哪有那么多时间静坐下来安安心心、一心一意、埋头苦干、辛辛苦苦地做学问、搞研究、查资料、撰文稿哟?所以当今天他的大部头的著作面世以后,有人甚至怀疑他背后有个团队,是人家帮他具体写出来的,他只是宏观的策划、构架、组织、定稿而已。我们先且不管这个文稿是不是他自己亲自一个字一个字“码”“敲”“爬”“写”出来的,但由于上文提到的那些原因,它肯定不可能是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的,甚至不客气地说是粗制滥造、“短平快”搞出来的。加之他在历史专业方面的不足,其质量更加难以保证。显然,他今天写《中华史》,是在学台湾学者柏杨写《中国人史纲》、《白话版资治通鉴》,可柏杨这本著作是他在多年坐牢期间完成的,身陷囹圄,专事学术,看了多少书,文字多用心啊!易教授没法同人家比喽。不过话说回来,凭着易教授的文采、聪颖、好思、多闻,这套书肯定也不会太差,可观的、闪光的、过人的、有价值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有些人一味地谩骂、彻底地否定,那不过是文人相轻,是嫉妒罢了,不足为论。

那么,易中天版《中华史》算得上是一部好书吗?我前面已经回答过了。

+易中天版《中华史》是一部好书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aaa
后一篇:aaa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