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简称新浪博客校园北大南大教育 |
分类: 出版信息 |
这是我多年前所写的一篇文章了,曾经发表在 1997年12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上,记得当时还产生过一定的反响的,不少学校和大学生还来信、来电讨论此事;后来此文又收入了我的专著《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2001年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不过这个话题似乎很难过时,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所以今天再重新修改、补充、撰写、发表这篇文章,相信是会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中国大学的名称,原本都是有个法定的全名,它一般是分成两种格局:(1),两段式,即4个字或5个字的——XX(或审美性的,或按国名地域,或按性质分类)+大学(或学院),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石油大学、塔里木大学、外交学院等等;(2),三段式,6个字、7个字、8个字甚至9个字的——XX(国名或地域)+XX(性质分类或审美)+大学(或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等。
但是,由于这些大学的全名字数太多、平时说话、行文为了方便,便往往采用简称(2字、3字或4字)。这种简称,随着岁月流逝,便约定俗成了下来。
校名的简称,是达到简化文字、使用方便的目的;但另一面也必须保证与全称一样规范、单一、适宜,不能产生怪异、混淆、分歧。一般而言,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校名简称可分两类:
一类是一些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名牌学府,如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复旦大学简称“复旦”等等。又如中国人民大学,其简称是“人民大学”或“人大”,后者尽管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造成雷同,但既已深入人心,大家也同样认可了。
另一类是将大部分高校的两段或三段式结构中每段删去1或2字,并尽量保持原有两段(或三段)式结构,成为“两字格”、“三字格”或“四字格”简称。如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南开大学简称“南开”、中国科技大学简称“中科大”、首都师范大学简称“首师大”、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中国政法大学简称“中国政法”等等。
但是,目前社会明显存在着不少高校盲目简称,因而引起混乱的情况。主要还是过于随意、过份简化,字数删得太多,弄得几个原本名字接近的学校的简称就变成一样了。关键是它们一旦都过于简化为两字或三字,就相同了、乱套了,难免“误把冯京当马凉”。
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本可以简称“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的,可你若都简称为“华师大”、“华师”,那不是要出问题吗?类似,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只能简称为“华中农大”、“华南农大”、“华热农”,而不能都叫“华农”;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也不能都叫“交大”,否则也会出问题的。
又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简称“哈工大”,河海大学、河南大学与河北大学都简称“河大”,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都简称“河师大”,河南医科大学与河北医科大学都简称“河医大”,山东大学与山西大学都简称“山大”,湖南大学与湖北大学都简称“湖大”,江苏大学与江南大学都简称“江大”,长江大学和长沙大学都简称“长大”,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都简称“广师”……这不是瞎“凑热闹”吗?
又比如,“南大”本来是南京大学的简称,可有时候南昌大学、南通大学甚至南华大学、济南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也要简称为“南大”,那就不妥了。
又比如,西南大学是叫“西大”还是“南大”呢?西北大学是叫“西大”还是“北大”呢?东南大学是叫“东大”还是“南大”呢?东北大学是叫“东大”还是“北大”呢?中北大学是叫“中大”还是“北大”呢?中南大学是叫“中大”还是“南大”呢?像这样一些学校,干脆不要搞简称,老老实实叫全名吧,反正只有4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