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东西:把写作标杆再放高五厘米

(2012-10-23 19:58:26)
标签:

东西

作家

文学

文化

分类: 出版信息

[东西简介]原名田代琳,1966年生,汉族,广西天峨县人,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驻校作家、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年度小说家奖和《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奖,他本人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

作家东西:把写作标杆再放高五厘米
作家东西:把写作标杆再放高五厘米

1

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样,成功者的道路是相似的,失败者则各有各的失败。优秀的作家便大抵都有这几个因素:天赋、兴趣、环境、勤奋、坚持、方法。东西依然。

东西20世纪6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全民皆饿的时代)出生于国家级贫困县天峨(近几年天峨建大型龙滩水电站,开始富裕起来,也著名起来了)的八腊乡,那是该县一个尤为偏远贫穷、却山好水好的地方。他的先祖是从湖南迁来广西的,也许第二故乡的日子还要好过一些。

46岁的母亲把我艰难地生了下来。这是她的最后一次生育,也是她生下的唯一一个男孩。喜悦挂在她疲倦的脸上,亲人们奔走相告。”这是东西自己后来的介绍。

那个时代不但穷,而且怪异。有人说东西的小说荒诞;但是,东西认为生活比他的小说更荒诞。他后来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说过:“那时我家是富农,1976年我母亲作为坏分子被拉去乡里批斗,当时批斗会现场我没有去。我在喇叭里听到,他们点了我母亲两个错误,第一,我家带头捡‘橡木籽’(其实我们家一颗都没捡);第二个罪状是我父亲没有去参加修公路(可当时我父亲正在修公路呢)。当时我才10岁,这种公然说谎让我觉得现实很荒诞。”曾经的生活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至深。

因为具有文学的天赋,因为对文学的强烈兴趣,东西很早就开始爱好文学了,中学时代语文科成绩素来很好,作文也写得文采斐然,甚受老师好评、同学羡慕。不过,那是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年代,爱好文学只能是“歪门邪道”,无法过多浸淫其中。东西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历程非常漫长。……在走进大学之前我很少接触到文学,到了大学才真正接触到文学作品。

1982年,年仅16岁的东西考上了离家最近的大学——河池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今河池学院)中文系。这所学校被称为“生长文学之树的一方红土”(温存超),也许因为山好水好,钟灵毓秀;也许因为领导重视,教师喜欢,具有浓郁的文学传统,涌现出了包括东西、凡一平等人在内的许多优秀作家。

从小钟情缪斯的东西,走进大学中文系后,当然是如鱼得水了,蓄积在内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正式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在自己文章中写道:“在大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入学校的文学社,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同时也得到了练笔的机会。就这样,我慢慢开始了我的文学生涯。

那时的东西还是很穷的。作家顾文说:“他读大专的时候,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回到宿舍,都做强烈的思想斗争。他说:如果我去吃了米粉,明天早晨我就没有了早餐,不吃又饿,只能用意志战胜饥饿。那时候,我就用阅读名著来充饥御寒。

大学期间,东西是全班唯一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他的朋友胡红一说,这倒不是因为东西没有看上的女同学,更不是因为境界高、有追求,而是囊中实在羞涩,“他怕谈完情、说完爱之后,无法请对方吃一碗几角钱的米粉”。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成功地迈出了文学创作的第一步。东西说:“我步入大学时,就树立了一个当作家的理想,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的理想是除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之外,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这种梦想诞生于我在河池师专读书的时候。

1985年东西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县城中学当语文老师。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具有了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扎实的创作功底,虽然还没有写出“大部头”,没有成名成家,虽然仍然还是个教书匠、穷光蛋,内心却是很充实的,自信的。

 

2

走上社会之后的东西,先后在家乡干过教师、新闻干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工作。业余他开始弄“大部头”了,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弄了之后即朝全国各地文学名刊投稿。本职工作很忙,他只能利用非常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创作。

但是,一个小地方的小人物,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谈何容易?东西实实是苦苦挣扎了许多年。他烦恼过,沮丧过,写得也少。为了写好每篇小说,他光是开头就要构思十数次,并重写五六次……

怎么办?第一,不要放弃,坚持到底,继续写,继续投;第二,注意方式方法,即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之类,找到最合适的“坐标”。舍此岂有它途?

首先,他给自己取了“东西”这么一个特别的笔名。何谓东西?他自己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奔西跑”、“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难怪后来评论界便称他是“东拉西扯的先锋”(马相武)。当他成名后,人家都叫他“ 东老师”,似乎他是姓东,而其本名“田代琳”反倒被很多人忘记了。

其次,写作要有特色,有风格。写自己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时代,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而这地方,这时代,这人,这生活,既十分奇特,却又非常真切。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城,莫言笔下的高密红高粱地,贾平凹则从商州山区移到了废都长安。

有心人不难从东西的作品中解构他的生活场景,回望他生活中的影子。东西说,他喜欢描写小人物。他认为,他们用黑色幽默来抵抗强大的势力,用冷幽默来释放压力。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也摸清了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后来评论家陈晓明说的“诡秘灵巧”,谢有顺说的“在描摹人的某种荒谬经验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令人震惊”。

渐渐地,东西开始写出名头了。先是在广西的一些地方文学刊物上亮相;从1992年开始,他真正走出了八桂大地,走上了全国文坛:是年,著名的《作家》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祖先》;著名的《收获》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相貌》。接着,1993年,《花城》发表了中篇小说《迈出时间的门槛》,《作家》发表了中篇小说《故事的花朵与果实》……

此后,东西从县城调到地区,再到省城;从地方小报到省报的记者、编辑,再到成为专业作家。19941996年他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首届签约作家,19971999年又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

东西文学道路上最耀眼的一次,自然是他那部名叫《没有语言的生活》的中篇小说,写了三个人,两男一女,一对父子,一是哑巴一是聋子一是瞎子,他们奇特的生活、爱情、苦难。该小说以浓郁的地方风情,奇异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语言风格,于1996年初在《收获》第1期发表后,立即在全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

该小说同年在《小说选刊》第5期选载,并获得该刊年度优秀作品奖;1997年底又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东西还是最年轻的获奖作者;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又在2002年的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东西终于走上了文学的最高领奖台!

在当时广西文坛整体冷落的情况下,东西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大奖,打破了自1979王云高、李栋合著的《彩云归》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来,广西18年里与全国文学大奖无缘的沉寂局面,给广西的作家们注入了强心针和兴奋剂。作为先锋人物,东西最先吹响了桂军进军中国文坛的嘹亮号角,其意义自然非同寻常。用“横空出世”四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

1998年笔者刚大学毕业从北京来到广西工作时,当年底,我便把东西、鬼子等人请到我所在的学院作了一次文学讲座,讲座前我有一个致辞,题目就叫做《新世纪的曙光》。

于是,东西与另外两位优秀的桂籍作家鬼子、李冯开始被人称为广西“三剑客”,同河北的“三套马车”形成南北呼应;而“新桂军崛起”的旗号也悄然叫响……

有一个成为伟人的“三大条件说”:一是远大抱负;二是生活困苦,并且深知底层苦难;三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作家顾文认为,东西明显有了这三条,成“伟人”不敢说,但出“伟大”作品似乎可以期许。

 

3

获得最高文学大奖之后的东西,并没有放弃文学上的更高追求。他此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都得到了评论界的很高评价。他又相继出版了十余个中、短篇小说集。2005年,四卷本《东西作品集》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2007年和2008年法国黎明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法文短篇小说集《把嘴角挂在耳边》和中短篇小说集《你不知道她有多美》,韩国出版社买下了他的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和长篇小说《后悔录》的韩文出版权。

他还开始频频“触电”,撰写影视剧本。先是把铁凝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接着与人合作,把自己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耳光响亮》也改编成电影《姐姐词典》;他自己又将该小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响亮》。他的中篇小说《美丽金边的衣裳》、《猜到尽头》、《我们的父亲》也先后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为了自己的文学事业,多年前东西干脆调离了工资相对高一些的报社,当起真正的专业作家来,先是在广西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当专业创作员,后来又调入广西民族大学。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创作时间。

据他回忆:“我刚调到广西日报社工作时,晚上写作写到很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会迟到。我就尴尬地告诉主任说,身体不舒服,去看病了。当时我正重读《变形记》,发现格里高利在变成甲壳虫时,为保住自己的工作,他还在不停地想,经理要问他,他就说生病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往往也都会耍弄这样的小伎俩。”

如今成就、名气有了,经济上没有困难了,又可以专事“爬格子”了,那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的呢?自然,从事脑力劳动者,总还得注意营养、睡眠、身体,悠着点,不能像路遥那样,刚刚完成一部《平凡的世界》,就把自己累在42岁的门槛里,人生过早划上了句号。

胡红一生动描述:“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东西身上发生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开始捏着鼻子灌自个喝牛奶;二是戒掉熬夜习惯并开始睡午觉;三是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即便有时实在起不来,也坚持躺在床上用意念去‘跑’。”这当然是胡红一的幽默,但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就是从那时起,东西突然觉得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不爱惜身体了,想起当年写小说写得急性肠胃炎发作,半夜里被送到医院去吊针的情形,他痛感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所以,凡是有谁羡慕他又写了多少多少小说,又卖了多少多少影视版权,他就会说你只看见了贼吃肉,没有看见过贼挨揍呀!

他自己也说:“起床之后的第一桩事就是跑步。马路上汽车排出了太多的尾气,我只好买了一台跑步机摆放在阳台上,每天跑上30分钟。这30分钟是我身体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保证。”

东西还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幽默,幽默也是生活、事业、生命的调剂品。他说:“在生活中,我是去发现幽默而不是传递幽默。”当电影金鸡百花奖在南宁颁奖的第二天早上,东西还在睡懒觉时,凡一平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在晒底片,“24寸的”。东西说:“你平常不是晒5寸的吗?”凡一平说:“我和巩俐合影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5厘米。”东西很生气,于是说:“凡一平,我告诉你,你这一辈子都跨越不了这5厘米。”对方难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其实,人生有时候就是为了跨越5厘米,比如写作,当你成名之后,下一步怎么写?怎么超越自己和同行?东西说目前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写作标杆再放高5厘米。

嘿,这就是东西!

期待东西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毕竟他还正当盛年!

[此文发表于《传承》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