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无神论[皈依之路之32]

标签:
佛教无神论有神论皈依之路圣严法师 |
一般人肯定认为,佛教是相信神灵的,是有神论。其实,根据我这一年多来在皈依之路上的粗浅但是大量的理解,其实佛教是无神论,它并不相信神灵,而是强调因果轮回,遵循自然规律,一切由自己而不是神灵主宰。您必然不相信吗?对此,我本应该自己写篇长长的谈个人经历和体会的原创的文章,可是暂时没有时间,只能待以后再来总结和撰写了。好在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大家可以去搜索和了解。这里摘录两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一篇是圣严法师的文章(http://www.dizang.org/wd/fx/050.htm),另一篇是新浪博客“朝熙路客”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435e701000av9.html),在我个人看来,后者写得更清楚明白,而且更接近我的理解和体会。
1/圣严法师的文章:
这是宗教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世间有两种无神论,一种是唯物的无神论;一种是佛教所说的无神论。
唯物无神论否定一切精神的独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讲无神论,是说诸法由因缘所生,宇宙万物由众生的共业所成,承认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说的全知、全能,主宰创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后而唯一的神。
神的分类,从宗教学上,可分做多神、二神、一神、泛神以及无神的信仰。多神是一般的民间信仰,没有组织、没有体系,是原始民族的宗教型态,也是地域性的宗教型态。例如:中国民间的神,分做地方的、国家的。地方的又分做祖先神和自然神,它的名称和形象可以因地、因时而异;国家的神是全国和全民族的元祖或山川日月。
至于二神信仰,是把善恶分为两种势力。最初是两个敌对民族各自将己方的保护神视为善神,而对方的则为恶神,后来经由各民族的统一之后而形成了二神的信仰,那便是恶神为魔鬼,善神为上帝;不过,既崇拜魔鬼也崇拜上帝的宗教,在世界上只有波斯的祅教。基督教虽然也相信魔鬼和上帝永远的存在,但是只拜上帝不拜魔鬼,有二神教的内容,只取一神教的形式。
所谓一神教是说,万物由一神所创造、控制、毁灭,神有大能、权威来主宰万物,正如中国人所称为的造物者,基督教所说的耶和华。基督教虽然也相信有天使、天子、天女、天神,那是唯一上帝的扈从,也是唯一上帝的创造物,不可能成为上帝的继承人和与上帝相等地位的另一位大神。
至于泛神,是哲学家所相信的理念之神,它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的法则,并没有人格的形象,却是万物所出生和所回归之处;神不能有意志地爱人,人有责任和义务服从和敬爱神。
至于无神,本文刚才已说有二类。一是唯物论的无神,认为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运行所产生,除物质的活动之外,没有离物质而存在的灵体。人在出生以前没有过去,死亡之后没有未来;如果说有,是肉体遗传的源头和延续。对个人而言,人死如灯灭,纵然也承认人在世间时所发挥的精神力量,不论是学术的、政治的、艺术的,都能够影响于后世;但那是物质而不是精神。人能够怀念古人,古人却不知道我们怀念他,因为他们根本已不存在;怀念古人不为慰灵,乃为见贤思齐的自励励人。
佛教的无神论主要是基于诸法从因缘所生的现象,说明众生是由业力感得的果报。每一众生,各自造业个别受报,而许多众生,于往昔生中曾造无量业;同类的业因感同类的果报,出生于相同的环境,这就是佛说众生无尽、世界无穷,是众生的自作自受。
我们的世界属于太阳系的范围之内,是由地球人类及生于此界的其他众生,往昔的共业所感,并不如一神论者所说是神创造而来。而对于神的认识及神的需求,实际上是因人的需要而有。全知的一神不是真的,但不能说他即等于无神,从信仰者说他是有的;从被信仰的神而言,他可能是大力的鬼神、大福德的主神,或来自他方世界的天神。他们不只有一个,因此,一神教的信仰者们本身就有分裂,对于一神的形象、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此,一神信仰其实是多神信仰的升格。
佛教的无神,并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于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们当做众生的类别,所以《华严经》、《地藏经》,乃至于《阿含经》等都讲到鬼神。佛教不是“无鬼神论”者,而是不以为有独一无二主宰宇宙的创造神。
2/新浪博客“朝熙路客”的文章:
人们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很诧异,佛教怎么可能是无神论呢?实际上,这在宗教学上还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和以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本来无所谓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争论。
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华民族存亡问题的突出,中国知识分子面向西方在寻找挽救中国于危亡的真理,同时也在重新审视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佛教中的一些大德开始着重阐述佛教的无神论问题。
这是佛教无神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比较系统阐述佛教无神论观点的有两方面的人,一类是佛教之中的大德,还有一类是后来出现的宗教学的学者。
在佛教内部,提出佛教无神论的是太虚大师(赵朴初居士是他思想的继承者之一)。他在佛教无神论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提倡佛教改革,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
在学者方面,从宗教学角度提出佛教无神论的是吕瀓先生。吕瀓字秋逸(或作秋一、鹫子),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989年在北京逝世,江苏丹阳人,近代著名佛学学者、佛教思想家。吕先生提出:“心性本净一义,为佛学本源。”并且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们是直到今天,仍然是被认为是佛教主流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
认为佛教是无神论的理论依据,首先就是由释迦牟尼佛所建立的佛教本体论。佛教认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素由于因缘合和而成。这个世界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佛创的。所以和世界上其他宗教相比,佛教不认为佛有那种六天创造世界的神通。
另一个理由是,佛教认为佛对人没有那种超自然的控制力。佛教的崇拜对象是佛。但佛教告诉你,你要成佛得靠你自己觉悟,佛在这上面帮不了什么忙。
至于现在那些善男信女到庙中上香拜佛,乞求菩萨保佑发财免灾什么的,只是近代民间对佛教的“新”发现。其实至少在清代乾隆年以前,佛教还不是这个样子。
第三,也许这是最重要的,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成佛的途径和修行方法。
佛教告诉人们,佛是什么?佛是一个对人生的觉悟者。“佛者,觉也。”佛教甚至认为,能不能成佛,就在一念之间;佛教的讲法就是“顿悟”,所以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说法。这应该是佛教无神论的一个重要根据。
佛教关于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的观点,实际上缩小了信仰者和信仰对象的距离。这个距离,比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可能成为老师的距离大不了太多。这样佛就没有神性了。其他宗教不是这样,基督教认为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但没有说人具有成为上帝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观察,佛教和其他宗教还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看,认为佛教是无神论的观点,从佛教自身的理论体系出发是可以得到理论支持的,并不是别人硬给佛教定义的。
倒是那些善男信女给佛祖硬安上能够除病免灾、保佑发财的神通,其实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这是题外话,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