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出炉说明啥?

标签:
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诺贝尔奖科学家杂谈 |
分类: 出版信息 |
据沪江英语网2012年4月9日消息,果壳网CEO姬十三搞了个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即所谓“菠萝科学奖”,共颁发心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医学、物理学、幻想6个奖项。谈及设立菠萝科学奖的初衷,姬十三坦言受到了美国“搞笑诺贝尔奖”的启发。1991年,“搞笑诺贝尔奖”由美国一本幽默科学期刊《不可思议研究年鉴》创立,该奖以科学的名义幽默,以幽默的形式演绎科学。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其中“Ig Nobel”是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这两词合成的谑称。
这6个奖项具体内容是:
1/心理学奖:数钱可以缓解疼痛
获得心理学奖的,是中山大学的心理学科学家。他通过500人次的实验后发现,数钱或用包括金钱的单词造句的方法,可以减轻被试者的疼痛程度。主办方评价,该研究提供了“不花钱”就能减缓疼痛的方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方案值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
2/化学奖:瓦罐鸡汤主要滋味物质研究
瓦罐鸡汤为什么那么鲜?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团队对这锅汤进行了主要滋味物质研究,告诉大家,瓦罐能保证内部环境相对平稳,并使鲜美物质不被分解。
3/数学奖:龙年春晚机器人舞蹈表演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创新基地研发的机器人舞蹈,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科学家们通过神秘和精巧的算法,赋予了这一群机器人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精神。
4/医学生物奖Y染色体鉴别曹操身世之谜
“Y染色体鉴别曹操身世之谜”是复旦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的成果。他们通过曹操后裔Y染色体某基因的分析,为真正的曹操男性后裔提供了身份鉴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发现曹操和先祖曹参很可能并无血缘关系。
5/物理学奖:猴脑控制机械手
浙江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研究团队。运用信息技术提取猴脑运动皮层的神经元信号,指示机械手进行抓、勾、握、捏的动作,从而实现了猴脑控制机械手的任务。
6/幻想奖《小灵通漫游未来》
该书作者叶永烈早在1961年所写的这部书里,就提及了气垫船、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无线电话……如今几乎都变成现实。
也许有人会认为,“菠萝科学奖”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科研应致力于研究那些艰深的科学难题,怎可研究诸如“鸡汤怎么做最好喝”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还得出“数钱可缓解疼痛”等荒诞结论,甚至还为这类“搞怪研究”大颁其奖,徒增笑料。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界和科学家们,还是需要奖励那些有想象力、有趣味性、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科研成果,令更多人体会到科学鲜活、有趣的一面。
就是该榜单的始作俑者——美国方面的哈佛计算机社团、哈佛-拉德克里夫科幻小说协会、哈佛-拉德克里夫物理系学生会等哈佛相关机构,其初衷亦还是严肃、认真、有见地的,得主中不乏真正高水平的科学实验设计。如俄罗斯裔荷兰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2000年因为“磁悬浮青蛙”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他当年还亲自参加了颁奖典礼。10年后,即2010年,他以“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科学家。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此。在我看来,这个榜单的出炉,首先自然乃创制者对国外类似活动的借鉴和启发,是一种时尚,是趣味、玩笑、无厘头,但其中也不乏科学、创意、诚心;不过,这同时也是咱们国人对自己的科学家还没有拿到真正的诺贝尔奖的一种嘲讽和责备、戏谑和调侃、失望和希望。
要是有一天,搞笑诺贝尔奖、无厘头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变成甚至升级成了民间诺贝尔奖、生活诺贝尔奖、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预演,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