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战场》只是打着火星名义的西部片

标签:
异星战场火星西部片好莱坞阿凡达穿越影评娱乐文化杂谈 |
分类: 出版信息 |
《异星战场》其实应该叫《火星战场》的,只是因为好莱坞商业科幻大片取名“火星”的实在是太多了,才不得不改用这个名字。
那么,这部外星球性质的科幻片,与过去同题材的片子相比,比如星球大战啦、超人啦、异形啦、星际迷航啦、危机边缘啦、阿凡达啦……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之处、高明之处,有什么进步呢?我看不出。爱情与友情啦,战争与和平啦,太空啦,外星人啦,时空穿梭(或曰“美式穿越”)啦,高科技啦,3D啦……舍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不同内容?没有。或者,这些方面特别的、高明的、进步的成分有吗?也没有,或者说极少。相反,倒是情节过于复杂、细节过于繁杂(比如火星上的3个族群,只有两个也许更好;而且两个像人、一个不像人,这样也不合适),同时又并无悬念和神秘,故事的发展乃至结局观众早已猜得出来,还影响了片子的观赏效果。也难怪,它在美国本土的票房的滑铁卢遭遇已经成了事实,高达2.5亿美圆的投资不知能回收多少?在咱们中国,影院里倒是坐了不少人,大家看得也挺投入,看完后反映也还不错,说明咱们国人还是挺买好莱坞账的。外行人看热闹嘛,并不奇怪。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毕竟花了这么多“银子”,且无人贪污受贿、自揣腰包,完全投进了片子里,倒也并不是毫无优点,的确很热闹——规模宏大,场面壮丽,气势磅礴,高科技制作,飞船、战骑威风可观,几位大腕的表演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帅男美女的俗滥爱情也多少有些令人感动。(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那只火星犬“乌拉”,它抢了男女主角不少戏,亦使本片大为增色。)只可惜,谁叫它晚出世100年——原著已诞生整整一个世纪了——呢?本来它是星球大战、阿凡达等作品的祖宗,它们都是学它的,而现在它反过来还要学它们,又怎么可能超过它们?
《异星战场》里的这些套路,基本上在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片子里都用过了,难怪我们越看越觉得似曾相识;甚至还有人猿泰山、木乃伊、特洛伊、古墓丽影、魔戒、奥特曼、摩斯拉等老一代作品的成分。美国著名的《娱乐周刊》也写道:“片中许多场景此前已经出现过N次了。”《洛杉矶时报》则批评说:“影片有一个不错的故事开端——关于爱、政治、穿越的主题,但这之后的情节迅速变得干瘪乏味。”这世上哪有当老师或当爷爷的反过来学习(注明:只是学习而并无创新和提高)自己学生或孙子而成功的呢?更何况已经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而这个世界可谓日新月异,好莱坞更是天天花样翻新、新名堂层出不穷。真是时也,命也!
再深入分析,这部片子除了一些高科技手段、外星人和外星怪兽以外,堪称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美国西部蛮荒地域和蛮荒年代的“牛仔片”,仅仅打了个火星科幻的名头而已。这倒是与一个世纪前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写这部小说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热点、影视题材相吻合的。不是吗,蛮荒的“火星”,正是美国西部大漠的写照;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也是上上个世纪美国东部的西欧文明向贫穷、落后的密西西比河以西蔓延和扩张的真实历史的再现;“火星”上的正义族群希雷姆族、中立族群萨克族、邪恶族群佐丹格族,代表着印第安人不同的部落和派系;男主人公约翰·卡特是活灵活现的牛仔;女主人公德佳·索丽斯与其说是“火星公主”,不如说是“印第安公主”更合适。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309/Img3372043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