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践行《弟子规》无须师生互相鞠躬

(2012-03-05 13:33:00)
标签:

河南漯河15中

王郑生

弟子规

师生互相鞠躬

传统美德

分类: 出版信息

据《今日早报》消息,河南省漯河市第15中学践行《弟子规》,师生相遇需要相互鞠躬。“现在孩子一回到家,首先向我们问安。就是走到大街上,见到老师也弯腰行鞠躬礼。”河南省漯河市第15中学的几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变化很大,他们感觉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忠不孝。”

记者在文中描述道:“同学们早上好!”“老师早上好!”上午1150分,放学铃声响起,在15中校门口,16名老师和学生分两排站立,每当有师生途经此处时,便不厌其烦地90度鞠躬问好,而受礼后的师生,也会鞠躬还礼。

该校校长王郑生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有16名师生,用中国传统的鞠躬方式在大门口欢迎师生,早、午、晚风雨无阻。”这一践行《弟子规》的礼仪,自他任校长3年多来一直在坚持。不仅是在校门口,就是师生相见,也相互鞠躬问好;老师每天上课前,还要抚摸每名学生以示亲昵。

原来,漯河市第15中学在3年前才由郊区学校升格为市直中学,是漯河教育界的“名校”:学生“出口成脏”,经常打架斗殴;教师也觉得和其他中学相比,有点灰头土脸。而现在,该校的文明礼仪教育竟成了全市各校的典范。这一巨变,源自这位“另类”校长的这种“别样”教育。

王郑生刚到15中时,发现老师只会一味教课,学生不尊重老师、在家里跟家长对着干的问题很多。“怎么改变?我首先把校训定格为‘忠孝’: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对家长孝顺;老师好好教书育人,就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王郑生说,他又敲定了师生们每天必须多次呼号:“时不我待,再接再厉”“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老师,赐予慧命”“感谢学校,优美环境”。他选定《弟子规》作为师生们每天必须反复诵读的内容。

说起来,这个校长的精神真是可佳,想积极改变不良现状的领导责任意识也值得提倡。比如就有一些市民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种做法能够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而且,他这样做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该校教师陈秋霞反映,学生中原有的随地吐痰、说脏话粗话、吸烟、打架骂人、乱丢垃圾等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不见了,学生知道感恩了,知道孝亲尊重他人了,知道爱护校园环境了,同时也知道努力学习了。

但问题在于,难道学习传统文化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美德,就一定要流于形式,一定要在表面上机械地从古人那里取经,向古人看齐吗?饯行《弟子规》,就必须师生们相遇时要弯腰鞠躬吗?不错,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怎能搞形式主义,怎能胶柱鼓瑟、生搬硬套呢?难道我们还要倒退到过去,住平房、穿长衫、吃柴火饭、用油灯照明、说话子乎者也、读线装竖排书、以文言文写作吗?这可能吗?必要吗?有用吗?

历史是在发展的,事物是在改变的,现在的人也与过去的人不一样了。到了今天,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现实情况来灵活、合理地借鉴和学习古人的言行,而不是一味照搬,“依葫芦画瓢”。关键是骨子里的变化,是思想上的改观,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甚至沿袭。若是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明白,却强迫他们这样做,他们反而会反感、会抵触的,表面上在应付你而内心很不乐意,这岂不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说实话,若换做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肯定有意见的,因为这种繁文缛节太麻烦了,不但影响学习和生活,而且仅仅流于形式也不够有味和好玩,离当下的情趣追求也太远了。除非偶尔拍拍电视电影什么的搞一搞,那便不同了。若天天这样,岂不呆板、枯燥?

相反,若是学生真的思想上有提高了,若是学校的风气真的改观了,若是我们这个社会真的是礼仪之邦、弘扬传统,那搞不搞互相鞠躬都好啊!为什么一定要鞠躬呢?君子之风,是不体现于此的。

况且也有家长和市民表示质疑:“把那么大的精力和那么多时间,用在经典诵读和礼仪施教上,那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这一点王校长大人又想过没有?

要是学生思想上并没改观,心里抵触,而且这样确实影响了功课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话,那么,前文提到的老师和家长所赞许的这种不错的局面就只能维持一时,很快就会崩溃的,甚至到时候还不如以前。这在全国各地,多少年来,是有很多类似例子和教训的。

看来,这个王校长还真是有些“另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aaa
后一篇:aaa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