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与主体,规模、体系最大,投入财力、物力最多,参与人数(包括教师、学生、领导、职工、其他管理者与教育者等)最众。尽管现行教育体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批判、改革;但是比起西方来,我们仍有许多自己的合理做法。
中国普通本科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素来就是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着重文化知识的积累与全面能力的进步,从长远角度来培养人才,为他们成为有真才实学的社会优秀分子奠定扎实、全面的基础。它并不是纯操作、纯技术、纯功利、纯实用的做法,同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各系统干部培训班、成人教育、西方本科教育均大相径庭。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称为“金字塔型”。
虽说我们也得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也得要有技能与操作,也得要由经验、实绩来体现;但在本科阶段,还是以夯实基础、积累知识、培养素质为主,到一定时候才去加强操作、训练技能、提高经验、创造实绩方可。或者,技能课、社会实习要限制在一定时期进行、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尽管一味读死书,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与个性不好;但是,不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百科基础不打牢、文化功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过关,则“金字塔”底层不扎实,那也是成不了大器、干不成大事的。只学习,不万能;不学习,万不能。
但是,近几年来,我们的普通本科教育却有了较大偏差。在浮躁时代与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各地、各学校、各老师不安本分、急功近利,过早、过多地看重并追求暂时、粗浅的技能,与平常、表面的成果,让学生用过多的时间、精力去操作、实习,结果虽然掌握了一点经验与技术、获得了一点成绩与成果,但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导致文化功底与专业知识有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比如,中文系让学生天天瞄准地方小报刊,鼓励他们写“小豆腐块”,勤奋投稿,最后发表了一堆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稿子,但读书有限,才华也并不高,更遑论识见;新闻系让学生天天去各报刊从事报道与编版实习,最后也积累了一大批发表的小消息、编拼的版面,但质量很一般,倒是耽误了新闻理论与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深层业务的学习和提高;法律系让学生天天去法院实习,协助律师打官司,而本专业的理论与知识学得还很不够;政治系让学生天天去参加学生社团,当学生干部,开各种会议,忙于应酬,其实他们的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改善。又如,数学系干脆改成数学与计算机系,重在电脑的软件程序;物理系干脆改成物理与电子工程系,重在电脑的硬件制造;化学系干脆改成化学与化工系,重在化工方面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另外如体育系改成竞技系、外语系改成导游系、美术系改成工艺系或广告系、历史系改成情报系、档案系改成管理系、哲学系改成政治系……做法大同小异,都是为了调整办学和育才的方向与重点,以适应市场、时代的需要;但都是杀鸡取卵、鼠目寸光的做法,反而得不偿失,误人子弟。
“与时俱进”是必要的,根据市场生产人才是应该的,注重实用性以调整方向是可行的;但我们还是别忘了本行。没了基础、差了素质,结果虽然有了点技能,文化底子却没进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从长远角度来看是要弊大于利的。须知,本科教育应有自己的路子。要是大家都去追求短时效益,去强调技能和操作,那还办大学本科干嘛?干脆只办几家职业技术培训班就得了。尽管说如今高等院校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由遴选向普及转化,可总得要有些好大学坚持、稳定下来,以培养出一批更全面扎实、更高素质的民族精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