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倾世皇妃》其实是堆垃圾
(2011-10-20 12:28:04)
标签:
倾世皇妃步步惊心很纯很暧昧宫安意如林心如小说评论文学创作文化 |
分类: 出版信息 |
写这篇文章,至少要冒三大“不韪”:第一,就像捅了马蜂窝,而成为众矢之的,被这些畅销小说、影视剧、明星们那无数的“粉丝”、“拥趸”所攻击、谩骂;第二,咱也是个“码字”的,自己的著作、作品不能畅销,未成大名,不被社会承认和拥戴,似乎自己也没有什么底气和说服力,人家还会嘲笑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文人相轻”;第三,文章根本无人点击、无人关注、无人参与、毫无反响,冷冷清清、孤独寂寞,“茕茕孑立,行影相吊”,觉得很是没有意思。
但我还是要说。古语云:“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性格决定命运,没有办法,那就说吧!
首先要说,这是一个变态的国度,这是一个变态的时代。变态的原因和反映,是它的奇怪,它的混乱,它的颠倒,它的颠覆。这些年来,许多非常优秀的人、非常优秀的成果和成就,他们也非常努力、尽心创造,但不管他们如何奋斗,费了九牛二虎之心力,挖空心思,到处活动,上下奔波,走南闯北,却就是无法成功,理想实现不了,才干与项目不能为国家、民族、人民乃至全世界、全人类所用,发挥不出作用来,徒呼奈何,摇头叹息,只愿命薄;相反,一些才学和表现都非常平庸的人,或者是其项目非常普通、一般的,也没有经过什么努力,却很奇怪地突然火了起来,大红大紫,名气大得很,自然其地位、利益也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
这种现象,在政界、商界、产业界等各个行业都能见到,而以文艺界最为普遍。你想,像张艺谋这样的导演、赵本山这样的演员、李宇春这样的唱歌的、郭敬明这样的写东西的、于丹这样的教授、余秋雨这样的“大师”……怎么就会如此成功呢?更不用说芙蓉姐姐、杨二车、刀郎、旭日阳刚、郭美美、卢美美等辈,以及安意如、安妮宝贝、明晓溪、步非烟、《杜拉拉升职记》、《盗墓笔记》、《鬼吹灯》、《诛仙》、《很纯很暧昧》、《与空姐同居的日子》、《山楂树之恋》、《宫》、《步步惊心》、《倾世皇妃》之类畅销书及其作者了。这些人是怎么就成名了呢?由《大话西游》中的话说:“给个理由先。”可有理由吗?
你要说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家可以有各种选择;可他们总得有个优点或特点吧?但我至少看不出来。你要说中国人还是文化较低的普通大众占大部分,他们就是喜欢这种通俗、浅显、轻松、好玩、短平快式(甚至虚幻、渺茫、离奇、古怪)的消费性文化娱乐;说起来似乎是这么个理儿,可倘若归其为唯一的理由,那你就把中国的老百姓看得太低了,他们其实更欣赏有广度深度、有文化文采、有历史背景、有价值和意义、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反映他们并为他们说话的文艺产品。你要说成功的偶然因素很多吧,历史上素来就如此;可历史上这并不是主流、主体,历史毕竟有它的客观规律、基本标准,可现在这些已经成了主流、主体,我倒是找不到多年来在中国比较稳定、明确,同时也比较科学、公正的那些规律、标准来——所以我才说是这是一个变态、颠覆、奇怪的时代嘛!
不说那么多,就说一部小说吧,或者一部影视剧也好,它行不行,总有一个大概的标准和条件,如题材不一般啊,题目吸引人啊,故事精彩啊,语言优美啊,思想价值高,知识丰富啊,揭秘性强啊,表演可观啊,音画效果佳啊,等等。拿这个来套这部《倾世皇妃》,我真是看不出它特别在什么地方、优秀在什么地方:题目、题材、思想、故事、语言……都很普通;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一堆垃圾罢了,价值非常有限。可它竟然便畅销了,洛阳纸贵的。我总算是学这行的、也是搞这行的,真的,我确实是不明白,确实是糊涂了:像这样一堆垃圾,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呢?难道这是一个嗜痂成癖、如蝇附粪的时代?难道我们中国人都“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反常的世界了?
说实话,小说《倾世皇妃》完全是一堆垃圾了,倒是在它被改编成电视剧以后,在故事和情节上,在表演上,似乎有了一些可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