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歧视“标题党”:博文是短题好还是长题好?
(2011-08-04 02:28:38)
标签:
标题党博文标题博客写作写作韩寒知音杂志家庭杂志李子迟文化 |
分类: 出版信息 |
“标题党”其实是个老话题了,这里旧话重提,总觉得这个话题还是有比较长久的讨论的价值的。
何谓“标题党”?就是指现在的人写文章,主要是在网络上发文章,特别是自己的博客、个人主页或网站上的文章,若自己的名气不是太大,不是什么影视公众人物(或者说明星)、文化教育权威(或者说专家)、政坛领导(或者说高官)、大企业家(或者说富豪),平时关注度、点击量小,却希望大家能多来看他的文章,以增加点击量和影响力,于是在取文章标题上花了不少的心思,一般都是取的长标题,文章的内容、范围、主题、题材、类型、重点在标题上非常明确清楚,而且往往很新奇、揭秘、独特、刺激、重大、大胆、时尚、鲜活、精彩、富有文采和个性、畅达响亮、有煽动性,吸引人家的眼球。这样以来,感兴趣和愿点击的人会尽量多些。
于是,这些人和这些做法,就被别的人冠名曰“标题党”,这个词便带有了贬义、歧视色彩。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俗气、太做作,成了形式化的套路;而且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把主要精力、才情不放在写好文章上,竟用在挖空心思设计标题上,是一定写不出好文章、成不了大写家的——那可不一定!
想个好标题,与穿件好衣服一样,大家谁不希望把自己或自己的文章打扮得尽量漂亮、突出、特别一些,而博得更多的人喜欢呢?这样的初衷、追求又有什么不对呢?这与文章写得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莫非普通标题的文章就一定是好文章,而“标题党”的文章就一定不是好文章?那可不见得!
相反,非“标题党”的文章的标题,就是过去那种普通写文章的做法,标题很短,三五个字,顶多七八个字,非常简洁、铿锵、朴素、平常,当然其内涵、外延一定是很丰富、广阔的,但粗看并不知道其文章内容说什么,只知道也许是文学或学术作品,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文人墨客所为。作者就是不想用炫目的长标题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只希望把文章本身写好就是。作者自以为这样做是脱俗的、高雅的。这样的人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名气非常大的,反正捧场的网络“粉丝”多,不在乎、没必要用“标题党”吸引大家;一种是自以为是文章大家,是写好文章的,便不屑于、不齿于当“标题党”。以韩寒为代表。
“标题党”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曾经各种报纸上的新闻体文章。它们与文学作品不同。新闻作品力求有煽动性、有吸引力;文学作品则喜欢简洁、朴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南方畅销大众杂志,以湖北武汉的《知音》、广东广州的《家庭》、广东深圳的《女报》、陕西西安的《爱人》等为代表,把“标题党”的优点和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其那些纪实文学作品的标题都是既长又精彩的,所以才博得读者的兴趣和垂青,而杂志的发行量也不断扶摇直上,销售数目和经济收益可观。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之风的盛行,而“标题党”的做法也便刮到了网上。
曾经我也是《知音》、《家庭》等杂志的重要作者。听其约稿编辑说,他们的主编,其中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想标题、改标题。如《知音》的几个负责人,胡勋璧、雷一大等人,是这方面全国的顶尖高手。后来给他们写稿、投稿多了,我在写文章、给文章取标题上,便受其影响很深。再后来即使给他们写稿子少了,但自己写书,给书取书名,给书内的章节、文章取标题;以及在网上开个页、博客,发帖子的标题,还是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过去的痕迹依然很重,遂成了“标题党”之一员。
但是,我也喜欢并制作短小的标题。我的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散文的标题,以及一些书名,那也是很简洁、朴实的。如我的第一部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书名就叫《回》。我还有一部与人合著的长篇小说,书名叫《城北》。我还写过一些社会杂谈、哲理小品性的文章,标题就叫《无题》。我的著作,有2个字的《薪商》、3个字的《道可道》、4个字的《千年海盗》和《涛起涛落》、《战地记者》等,至于5个字、6个字的就更多了。就是我的博客里,有些博文的标题也并不长。
一句话,请大家不要歧视、鄙视、敌视“标题党”,对短标题、长标题,应该一视同仁。短标题、长标题,它们各有其优点、特点,各有其情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