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看,今年是黄帝纪元多少年?

标签:
黄帝黄帝纪年炎黄子孙辛亥革命辛亥风景 |
今天在再次翻读我3年前出版的著作《激荡1911-1912》(中央编译出版社)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上世纪初的104年前,那些革命先驱在湖北武昌爆发辛亥革命首义时,他们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确定改用以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生辰纪元。当年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便改为黄帝纪元4609(应是4608)年。后来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这么推算起来,今年是辛亥革命104周年,那么今年就应该是黄帝纪元4712年了。
可是,这个黄帝纪元又是怎么来的呢?于是我特地查了一下史料。
原来,黄帝纪元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作为华夏纪年元年的纪年方式。因为干支纪年据说就是从黄帝开始的。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而公元前2697年刚好是干支纪年的开始——刚好是甲子年。华夏族是世界上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为有利于将来的全球化以及避免与封建帝王相联系,黄帝纪年可命名为华历。华历元年应为甲子年。
汉代史书《汉书·律历制上》就记载了先朝的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司马迁在《史记·三代世表》里也写到:“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
黄帝纪元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这是当时同盟会创办的《民报》采用的黄帝纪元,是根据宋人邵雍和晋人皇甫谧之说推断出来的。
公元2007年春节前后,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许文胜、华声在线总编辑荣松和孙虹钢等人在网上倡议: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并征集支持者的签名。
许文胜认为,要通过该倡议“唤醒国人、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不抵制外来文化”。他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好,是第一个开始纪年的,中国人可用自己的纪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称,使用“黄帝纪年”需谨慎。顾晓鸣表示,这个年份怎么算其实没有意义,找一个绝对的纪年是不可能的。”他向新民网表示,接受西历是不可避免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这种想法愚蠢且矫情,并且是不可行的。他向新民网表示这个想法没有任何意义,公元纪年已实行了2000多年,为全世界所接受,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标记。
一些普通人认为,黄帝纪元很幼稚,他们闻所未闻,只相信西元纪年是已经约定俗成了东西,也不相信“全民族恢复认同”,更不相信黄帝纪元能带来好处,能带来民族自信心。他们也认为,若要改成黄帝纪元,那也要把历法改回夏历。否则,基督教的格里高利历法和华夏的黄帝纪年混用不伦不类,中不中,洋不洋的。已经消失的东西,应该就让他消失。
反方观点则说: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欲亡其国先亡其历史。纪年法是本民族历史的规矩标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10位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说:“中国在文化的领域里消失了。”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其特征。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已经渐渐不能算得是中国人了。从文化的领域去展望,在世界里面已经没有了中国,没有了中国人。
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必须用批评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检阅过去的中国,把握现在的中国,建设将来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