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多人不怪

(2011-02-14 12:45:15)
标签:

春节

民族性

礼仪之邦

时代现象

和谐社会

审美疲劳

鲁迅

李子迟

杂谈

分类: 出版信息

春节前后,不管是自己通过信函、电话、短信、伊妹儿、博客、微博、视频、QQMSN、见面会谈、路上碰到,还是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社会上、家庭里看到别人,不知道说过、听过、见过多少的“春节快乐”、“新年吉祥”、“恭喜发财”、“兔年宏图”、“大吉大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工作顺利”、“生意兴隆”、“红包多多”、“天天开心”、“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出入平安”……了。甚至还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喜庆歌曲,年年到这个时候就热烈地播放起来。而我6岁儿子(其实到下半年就7岁了,但他却要坚持说还是6岁。怎么才这么小就怕变大呢?)的口里,不管男女老小,这几年来一无例外都是此3句:“快长快大”、“健康长寿”、“活到两百岁(有时甚至是万岁)”。虽然似乎有些“创意”了,但仍然还是大同小异,还是祝福,还是说好话嘛!

当然,中国是“礼仪之邦”啦,礼多人不怪,不打笑面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客套话、好话谁都爱听,也谁都爱说,而说话又完全不用自己付出什么(不说钱财、物质、身体、尊严、人格什么的不用付出了,哪怕一丁点的力气、精力、时间、智慧、才学似乎都不用付出),反正中文的词汇量又非常丰富,好听的话非常多,只要脑袋一偏、眉头一皱、眼睛一眨、舌头一转、嘴巴一咧,于是张口便来;再说现在国家又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人之间表面看是越来越客气、友好,实际上是越来越谨慎、务实——如果不说是越来越虚伪、形式化。

这就像是鲁迅的文章中所说的:人家生了小孩,大家的口里无非都是祝贺“这孩子将来要当大官”、“这孩子将来要发大财”,赞美“这孩子真聪明”、“这孩子长得真好”之类,于是博得孩子的家人大大高兴、感谢一番,要请你坐尊席、喝喜酒了。可要是其中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要死的”——尽管他说的才是真理,那他就要被孩子的家人大骂一顿,甚至痛揍一顿、扫地出门的了。

所以说,中国人没有求真精神,也没有信仰精神,即没有真理、操守;但是,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有仁爱精神——当然,中国人也难免显得有些虚伪、混沌、爱撒谎、注重形式。

不错,好话谁都爱听,也谁都爱说。然而,说得多了,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弄得脑袋都起茧了,思维都麻木了,也会觉得腻,觉得俗,觉得“审美疲劳”的。你会思索,这有意思吗?有价值吗?有作用吗?有创造吗?有个性吗?这当中有多少真话、真心、真情?有多少能真正实现?

天天打来打去、骂来骂去、斗来斗去,天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挑拨是非,天天议论别人的短长、批评人家的不是、传播人家的隐私——甚至是嫉妒、打击、排挤,是污蔑、陷害、中伤,天天见到不想见的人,看到不善的面孔、听到不好听的话,这自然也不好玩,生活缺乏趣味,人生非常失败;但是,你要是天天重复地、单调地、腻烦地、肉麻地、虚假地、做作地对别人这么说、听别人这么说给你、看别人彼此这么说这样一些看似喜庆好听、其实空洞无用的“好话”,又很好玩吗?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恰恰是被愚弄、麻痹、忽悠了吗?

可是,那愚弄、麻痹、忽悠我们的人与力量,究竟是谁,究竟来自哪里?是自己,是别人,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今天的当局、政权掌握者,是这个国度、民族?这就可以进一步好好分析、研究一下了。似乎谁都有责任,又似乎谁都没有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