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雄小说集《毕业前后》评论

标签:
朱家雄毕业前后十月文艺70后80后 |
分类: 微博集成 |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5W2f0J9NL._AA200_.jpg
——初读朱家雄君小说集《毕业前后》有感
朱君家雄的小说选集《毕业前后》,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该社“青年原创书系”中最早印行面世的著作之一。全书三十余万字,包括作者多年来陆续创作并发表的7部中、短篇小说《不能没有你》、《房客纪事》、《花开的时候》、《彷徨青春》、《身体越近心越远》、《职场争端》与《障碍》。书首并有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的“序言”《在“夹缝”中表达不可替代的可能性》,对作者的思想追求、作品的艺术风格给予了基本上的肯定。
这7部小说的质量都比较高,水平也比较整齐。但要论文采的飞扬、内容的丰富、结构的宏大,则以《彷徨青春》(反映“北漂画家”江流与小学老师的女儿、京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读女生赵乐娟之间失败的爱情)为最;要论故事情节的曲折、复杂,则以《房客纪事》(讲述在一套有男、女生合租的出租房里,其中一人的手机被谁偷窃、后来又还回的故事)与《职场争端》(讲述一名文科研究生在一家非法运营的图书公司任职20余天,因薪酬给得不合理而发生纠葛,最后终于讨回公道的故事)为最,此外,《障碍》(男主角东方海为新认识的女友欧阳艳不是处女而苦恼,但不久欧阳艳竟出车祸死了,他又很快爱上了欧阳艳的妹妹欧阳媚,两人最终修成了正果——可小说的一句才告诉我们,欧阳媚竟是用处女膜修补手术蒙住东方海的)一文也不错。
许多年来,朱君家雄的经历、阅读、思考、出版、创作乃至工作,似乎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大学校园这个核心;用柳青的话说,他是在打这口“深井”了,或者说,这就是他的“根据地”——大学、大学生、70后、80后、校园、青春。张颐武教授则直接称他是“70后写作的一个实践者,也是70后人生的观察者”(见本书“序言”)。说他是“70后写作的一个实践者”,固然不错;不过,他不仅是“70后人生的观察者”,也是“80后人生的观察者”啊!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自家乡湘中某市的中学毕业来到北京大学学习,数年后又转到中国人民大学,朱君家雄把中国最好的两个文科大学都念了,毕业后又主编了多本以北大为主的校园文学类畅销书,自己也创作了不少校园小说,包括曾经出版的长篇小说《校花们》,以及若干部中、短篇小说,他将其收集、整理在一起,就成了这部集子《毕业前后》了。(而且,在毕业以后,他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也始终是在名牌学府集聚的北京西北角海淀区。)因为这十余年来,作者须臾没有离开过大学校园,没有离开过大学生,所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娱乐、遭遇、思考、追求、兴趣、情绪、谋职、就业……非常熟稔,甚至在许多小说的男主角身上还留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便使得小说非常逼真、生动,并且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在读大学生、刚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总之,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社会群落。他们一方面在知识、专业、才学、品德、修养、理想上,总体而言还是与社会上的普通人所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他们毕竟在世俗上、功利上受着社会、时代、成人的巨大影响。(众所周知,世纪之交的大学校园,是何等的喧嚣、浮躁!)另一方面,他们又还年轻,经历有限,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可塑性、变化性很强;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还不独立、不稳定,所以在感情的选择、未来的发展上,都存在着许多变动性因素,显得颇为迷茫、困惑、无奈。虽然我们不能说,他们这一代就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二战”以后的西方“迷惘的一代”;但是,从具体表征来看,其中仿佛是有这么一些类似的东西。张颐武教授称之为70后(与80后)的“过渡”和“夹缝”状态。
本书收入的7篇小说,除了《房客纪事》与《职场争端》是两个讲别的故事的篇什外,其他5篇都是写爱情的,而且男主角几乎都是以铩羽而归的失败为结局:或是自己犹豫不决、首鼠两端,没有及时向对方求爱,结果让别的男孩捷足先登了;或是本人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缺点、不足,又不争气纠正,使对方坚决拒绝与其进一步发展关系;或是对对方的某些方面并不是非常满意,在一起一直很勉强,只能苟且地维持着,但最终肯定不会成功的;或是苦恼对方不是处女,等到想通了希望能重归于好时,对方却香消玉陨了。西方先哲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人也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许多美好的东西,包括珍贵的情感、人生的机会,就在这种迟疑、摇摆,或者无所谓、半游戏中耽误了,永远失去了,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遗憾。
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如此,而友情、学习、考研、求职、事业……何尝不都是如此呢?这一代年轻人、大学生、准知识分子们,他们的迟疑、摇摆,他们的无所谓、半游戏,他们的迷茫、困惑,他们的世俗化、功利化,他们的不独立性、不稳定性;同时,他们也有理性、有坚持、有尺度、有追求、有热情、有盼望。朱君家雄通过他长年的经历、见闻、反思,以直面人生、深入群体、切身感受的细腻笔触和典型故事,向我们广大读者展示了这个特殊群落的众多生动形象和广阔现实生活,也给教育界的官员、专家、教师、家长们提供了第一手文献资料,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怎么办?
当然,最主要还得靠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了。在本书封底,著名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相武引用的W·A·彼得逊的一句话,就说得很好:“Life
is constantly pounding you from the outsid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