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赈灾捐款

(2008-05-27 14:42:43)
标签:

汶川地震

赈灾捐款

李子迟

杂谈

分类: 出版信息

赈灾捐款本来是个人行为,完全是靠自觉的。按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的说法,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可以。这说得好像不错。(再说,像这样的全国性重大灾难,应该由国家承担绝大部分责任;而不是像中国这样,老是采取“民间自救”,即“老百姓帮老百姓”。)

但问题是,据我所知,在此次捐款中,要是按捐款数目占个人总收入的比例来看,倒是越穷的人(不管是自己主动私下捐的,还是单位领导强迫要求捐的),其捐款数目占个人总收入的比例越高;越富的人,其捐款数目占个人总收入的比例却越低。许多普通百姓,如工人、军人、小商人、农民、教师、打工族、刚毕业的大学生、个体户、退休人员、家庭妇女、老头老太、没有收入的大中小学生、小孩子、残疾人、乞丐、妓女等,他们虽然看起来只是捐了几十、几百、几千,却是其薪水的至少10%甚至20%,更甚至是其积蓄的大部分(乃至全部)——却因为数目实在有限,而且又不是什么名人,所以很少得到关注和崇敬;相反,许多高收入者,如官员、明星、老板、巨头企业、垄断部门,少数“极有本事”的文人、教授、科技工作者或自由职业者等,他们表面上是拿出了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却不到他们总收入的5%甚至不到1%——却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崇拜的人非常多,大家对他们特别宽厚、关爱,而且其绝对数目似乎也不算小,所以倒是得到一片歌颂、赞美的声音。

你说,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呢?是国家体制出了什么问题,还是鲁迅所说的民族的劣根性?

http://hiphotos.baidu.com/zmdsp/pic/item/04598e23c8ef09419922ed4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