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杂谈 |
分类: 出版信息 |
书店里还有一类书比较多,也比较畅销,那就是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父母、老师对一个孩子的鼓励,支持,期望,培养非常重要。
说实话,我也曾当过7年的大学教师,我也写过几本关于励志成功类的图书;我也知道,后天的培养,包括教育、鼓励,对一个的成长、成材确实很重要。
但问题是,一个天生平庸的孩子,再怎么教育,再怎么鼓励,也成不了大才;只能是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和更好点的结果而已。相反,要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你再不教育他,再不鼓励他,听任自流,甚至还挖苦他、否定他,可他总有一天还是会脱颖而出的。
社会上的人,天才毕竟只有1%;甚至更少。99%都是庸人。不管如何努力,这些人永远都只能成为普通人(我这里讲的是否普通,与此人将来能有多少钱,出多大的名,当多大的官,有多高的学历,读过牌子多响的大学,甚至在什么著名国家留过学……无关;我是说他是否真正很有才干、有学问、有文采,是否真正很有思想、有见识、有气魄,也就是是否真的很优秀,很不凡)。
至于天才,当然也需要教育,需要鼓励,但我们的所谓教育、鼓励,又大抵是一个模式,一条生产线,往往容易扼杀天才的个性、创造力。
因为,我们的教育、鼓励,其实是针对这99%的庸人、大众的。
可是,若是一点教育、鼓励也没有,岂不是更糟糕?
天才若光有天才,光有个性,光有创新,而没有基础,没有共性,没有传统,那也是不行的。
随着现代化的越来越深入和升级,今天的世界,操作是其一切的表现,主要是以普及为中心,是围绕着大众(也就是庸人)转的。这当然应该。但是,对于我们群体中的那少数精英(也就是天才),我们是不是也要多关心,多爱护,多崇敬呢?
文学天才:莎士比亚
绘画天才:凡高
音乐天才:贝多芬
电影天才:黑泽明
哲学天才:尼采
科学天才:爱因斯坦
军事天才: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