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种种奖励的“皇家传统”

(2007-10-14 03:19:16)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出版信息
 

中国的种种奖励,主要是指文化教育领域的(体育、武术、工农业生产之类当然不算,那还是真正凭本事的),主要有两大标准:官方与民间(更准确的说法是“半民间”、“准官方”)。前者主要就是看该成果的主题是否反映政府政策,后者主要就是看该责任人在民众里的知名度;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又不是绝对的、非常大的——毕竟,中国与中国人有着其统一的“特色”、统一的游戏规则、统一的劣根性至少是不足)。当然,还是以前者为主(即官方奖或曰政府奖)。最典型的就是电影界的两大奖:金鸡奖与百花奖,它们分别代表着这两大类。其实,不管那种,都并不是真正以该人该成果的水平高低来评判,而是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这里,“人为”是指有意则出于利益考虑;无意则因为偏见和倾斜)。

中国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官方奖(或曰政府奖),有着明显的“皇家传统”。所谓“皇家传统”,就是强调“中心论”,大奖基本上集中在北京的、主要是中央直属或者国家级的单位里,偶尔分几个次要的奖项给地方,还算是对他们的“照顾”,或者说是对整个奖项的权衡和点缀;似乎他们中央的、国家级的单位里的人才与成果就一定是最好的,地方部门就一定不如他们。比如说,新闻大奖就主要集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等重点媒体;文学大奖就主要集中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诗刊、散文选刊等权威刊物;学术大奖、教学大奖就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当然,中央的、国家级的单位里的人才与成果就总体而言肯定是要远远超过地方的,但你不能说地方就毫无人才,毫无成果吧?适当的倾斜是很正常的,但要是过度集中于你处,对人家却明显歧视、忽略,那就很不合理了。

中国的种种奖励,除了“皇家传统”,即明显集中于中央、国家级单位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情分”,即要对当年的颁奖活动主办方适当有所照顾,毕竟人家是东道主,是出了大量接待费的。传闻最大的,就是上上届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庆典仪式因在已故沈先生的老家浙江举行,该省一部并不怎么样的作品“茶人三部曲”便竟然榜上有名。几天前,第七届全国新闻奖刚刚在广西南宁揭晓,其结果也反映了这个特点。作为主办方的广西各新闻单位,往年几乎很难膺此殊荣,今年却大获丰收,得奖多枚。

中国的种种奖励,能比较好地打破“皇家传统”的,就是几年前的电视金鹰奖,原本由北京的国家权威主管部门主办,竟为近些年因节目搞得甚火,颇有效益,故而财大气粗,并且还颇有眼光的地方台——湖南卫视买断了主办权,从此,由北京的、中央的、国家级的电视台及其频道垄断金鹰大奖的局面大为改观,全国各地电视台的优秀节目和作品也纷纷成了金鹰大奖的得主。我当时听说了这桩喜讯,是拍手称快过的。若不信,你就去把历届金鹰奖在为湖南方面买断前后的评选结果进行一番对比吧,看看我是不是在瞎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儿子上学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