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笔会上见到的三个“文学大编辑”

(2007-08-22 00:27:55)
标签:

文学/原创

 

曾经在南方的大学工作期间,虽于文艺界而言只是个“边缘人”,却也偶尔被邀请参加了他们的一些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聚会、讨论、交流、讲座之类的活动。有一次,在某笔会上,主办方特地从京城、津门“隆重”请来了三位著名文学刊物的“大编辑”。在此请让我描述一下这些人是什么德性。

第一位是个长者,刚从北京著名的、权威的作家出版社下属之《RENMIN文学》杂志副主编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他已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数十年,几乎见证了整个新时期乃至新中国文学史,不少获得过历代大奖的著名中、短篇小说,最初都是他的责任编辑,出自他的手下,所以他也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一位著名的“伯乐”。这确实是一位忠厚、朴实、温和、善良的老头,他因为怕刺激、得罪其他作者,而且文学的标准也实在是不好说,所以对文学、对作品的直接看法干脆避而不谈,而是“王顾左右而言它”,一味地,淡然地大谈特谈此地一位著名作家的一篇成名作、代表作,某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该小说首发的责任编辑也正是他。而且,他并不谈、不好谈、不想谈甚至是不知道谈该小说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上究竟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拿奖;只是谈该小说的题目多么多么特别、作者所署笔名也如何如何不一般,所以当初他看中了此稿,想要发表它,却在说服其杂志主要负责人同意时是怎样怎样不容易。他的话,是想给在座的、正在文艺缪斯之路上艰辛跋涉而尚未取得佳绩的众作者们一些启发;但关键是,他的话不是也透露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吗?如今的文学创作已经沦落为游戏了,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内容的开掘、艺术形式的追求上,而更多地考虑有个特别的题目、不一般的笔名,这不是游戏、杂耍是什么?虽然题目、笔名似乎也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本来是其很次要的方面,如今却上升到了这样崇高的地位!则伟大、高尚的文学事业竟沦落至斯,怎不可悲?

第二位是作家协会组织主办的《小说XUANKAN》的编辑部主任,是近几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部分的评委之一,自然是权威人士、举足轻重的人物,更何况是来到了这个边远、落后的地方省份,简直是钦差大臣了,也是有条件傲慢的。难怪他神气地,炫耀地,居高临下地,用他的颇优美、讲究、流畅,但不乏夸饰虚无、华而不实的口才(说明此人还是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透露”着文学奖评委会评选作品过程中的一些“内幕”。从他的口里知道,哪些小说最终获奖了,那些没有获得;为什么某个作者被最终放弃,而某个作者却成了幸运儿。似乎评选全中国近几年来的优秀小说,已成了他们少数几个人之间的调整活动,生杀予夺全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你说他能不自豪、得意吗?可是,我明明听得出来,这种所谓的“评选优秀”,其实纯粹是一种权衡和照顾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游戏,按照领导意见、终评数额、刊选杂志、作品题材,作者的名望、地域、系统、性别、民族……进行“适当”分配,很像是过去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其中有哪一点与思想价值、艺术特色明确相关?又哪里是文学本身的质量标准呢?

第三位是挂靠在天津一家著名出版社的一本历史悠久、地位崇高、影响甚大的杂志《小说YUEBAO》的副主编,他似乎不善言辞,话语不多,一个挺谨慎、稳重的北方人。按照老子的说法,有些人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应该说他要与上述的第二位“大编辑”形成鲜明对比,但我却并没看出他的才学有如何的特异之处。反正他当场没有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他的意见,只是在几个月之后,我赫然发现,当时在座的一个长得甚是漂亮的本地女作者、省报副刊编辑,在他的那家权威的国家级文学刊物上选载了一个短篇小说(写得并不咋的),并凭此小说获得了本地的一个挺重要的文学奖励,马上名声大振,由普通作者而荣升为地方著名“美女作家”。看来,这位名刊副主编,对关系学还是深谙此道的——而文坛的关系学,不是同样可以看成游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