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曾经拍的小片,许多都是经典,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等;后来大家一窝蜂地都要走国际路线,拍商业大片了,却一个比一个差,《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而中间拍的一个小片,《千里走单骑》,同样也很是可以。类似现象发生在其他中国导演身上:陈凯歌,昔日也是有很多好小片的,《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可拍的一个大片《无极》,较张氏更糟糕;冯小刚,过去的一系列“贺岁片”,《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多好啊!《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多好啊!但一部所谓的“大片”《夜宴》,差点折了他的一世英名。相反,那些有自知之明,头脑清醒,只拍小片的(或者也是因为没有经济实力吧),如冯小宁啊,陆川啊,顾长卫啊,贾樟柯啊,也都有几个不错的本子;最近的《疯狂的石头》,尤其是精彩的了。至于香港、台湾导演,基本上都是做的小片,包括李安、吴宇森、王家卫、徐克、周星驰、成龙等大家;偶尔有些较大点的制作,那也是量力而行,比起内地这些“大片”来,规模还是小多了。就是人家日本、韩国,其经济实力、电影科技、导演水平……够强了吧,也没有一味地向美国好莱坞看齐,而是从自己本国本土的情况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是同样拍出了许多国际一流水平的作品了吗?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导演(包括投资商)犯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通病吧,太好大喜功,没有自知之明和理性计划,一时头脑发热、虚荣心膨胀,就狂热的想着自己与国际水平已经差不多了,自己也要走国际路线了,于是便互相攀比地都要搞商业大片。当然,通过媒体、广告和社会的大肆炒作(反正是堆钱嘛,反正有很多庸人在帮吹嘛),对消费市场与普通大众极力进行耳目音画的进攻,名气、影响是大得不得了了,钱是赚得多得不得了了。可是,真正有几个人觉得好的?毕竟,愿意花钱(而且比一般的电影的票还贵些)去影院的,大多数还是有一定文化和鉴赏力的。除了用人民币(也有美圆)堆出了很震动、很刺激的耳目音画效果外,还有什么?或装腔作势,或故弄玄虚,或千篇一律,内容空洞、人物古怪、情节杂乱、节奏拖沓、意思模糊、漏洞百出……问题层出不穷,缺陷非常严重。题材、故事、人物、主题、思想、娱乐、艺术……有哪一点非常可观的?跟人家西方真正的大片比,包括灾难片、魔幻片、科幻片、史诗片、情感片、搞笑片、战争片、惊悚片、恐怖片、动画片……都还差得远得很呢!
其实,平心而论,我们的导演、演员、策划组也并不是那么差的,一流导演、演员已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我们的科技设备、制作效果也慢慢地跟上了西方的步伐,投资费用和规模也可以庞大得很。可是,为什么我们拍小片就可以,拍大片就还差得呢?我们还不到时间,条件、经验还不成熟,还要积累、坚持一些日子。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对题材范围、思想主题管得太严;我们的剧作家队伍还很弱,没有什么非常优秀的本子;我们的气魄、想象以及经验、体系还很不够。
还是学习人家香港、台湾,学习人家日本、韩国吧,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从自己的情况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断积累和进步,假以时日,就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