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白宫》
标签:
杂谈核弹炸药屋凯瑟琳毕格罗 |
分类: 影视片花 |
真实的假设,沉重的警钟
——观凯瑟琳-毕格罗导演的电影《炸裂白宫》
《炸裂白宫》是奥斯卡首位最佳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的最新力作,本片依然延续着她惯常的政治兼战争题材,依然充斥着她擅长的惊悚和悬疑,尽管是一种虚拟的假设,尽管是一种超时空的想象,但刷完本片后,给我的最大感觉是震惊和震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片是为这个星球和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敲响了一记响亮而沉重的警钟。
初刷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混乱和迷茫,连续不断、频繁切换的场景,层出不穷、神态迥异的人物,絮絮叨叨、莫名其妙的对话,让人既理不清其中的情节,更难以捉摸其中的要义,这也可能是它在豆瓣仅获得6.4评分的原因,直到硬着头皮,二刷、三刷后,方才理清头绪,幡然醒悟,且有振聋发聩之感。
本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一枚来自东方的核导弹将在19分钟后袭击美国,美国军方和白宫官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危机如何应对的过程。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本片用三个视角,或者说是三段式的结构,将核导弹从发现到命中——这19分钟的紧张时刻重复上演了三次,所不同的是每一次聚焦的人物——先是白宫战略情报室的主管丽莎女士,其次是战略司令部的布雷迪将军,最后是美国黑人总统。由于他们各自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权利不同,所以他们在核弹危机来临时,所表现的决策度不同——地位越高,权利越大,抉择越难,其实,最后的决策点都集中到了美国总统一人的身上,可以说,一个人在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一个人在决定着这个星球的命运。
其次要明晰的是美国对这一核弹袭击的无能,主要表现在:(一)未能检测出核弹的发射地;(二)美军两次拦截均告失败;(三)撤离计划混乱无序;(四)报复计划左右为难。
本片的最后,也是本片的亮点,就是编导们既没有显示从东方发射的核导弹是否击中了美国芝加哥,也没有透漏美国是否实施了核反击,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美国总统一旦下令反击,整个世界可能将会陷入到核战争之中,要知道,人类现今拥有核弹不仅可以“炸裂白宫”,而且可以毁灭世界。
本片以假设的一场核灾难为镜子,映射了当今世界政治环境的恶劣和强国之间信任的崩塌,揭示了核战争潜在的风险,正如本片的直的原名——“炸药之屋”——意思是现在有核的国家都在不断的扩充和增强核武器库,使整个地球像一个塞满了炸药的房间一样,随时有顷刻间毁灭的可能,这是编导们对全球核武器军备竞赛的隐喻,也是对全球人类危机的警示!
前一篇:《保卫延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