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之行(十三)张家界之天门山
标签:
杂谈天门山天门洞仙山 |
分类: 旅游杂记 |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相传在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了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由此嵩梁山更名为天门山。
我们从市区出发,乘旅游大巴大约经过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天门山的山门,即天门狐仙检票口,只见在巍峨雄壮的山门正中,镌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天门仙山”,同时,由此也可远眺天门山,只见其山体高耸挺拔,连绵逶迤,还有那宛若“天眼”的天门洞,其中的神秘感不由得让我们加快了登山的脚步。
沿着“曲道通天”的步道一边攀登,一边不时地观望着四周的风景,除了奇崛的崇山峻岭和苍翠的古木高松,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与“曲道通天”步道并行的盘山公路,它以天门山山门为起点,顺山势而建,全长10.77米,途经九十九道弯,最后抵达天门洞下,从高处俯瞰这一公路,蜿蜒曲折,盘旋往复,堪称天下第一公路,被誉为是天门山四大奇观之一。

大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徒步后,我们便抵达了气势恢宏,震慑魂魄的天门洞下,只见在半山腰南北对峙的千寻石壁之间,一状如椭圆的石洞大开,下接着一条笔直通达的阶梯,使其幻若一道通往天上的门户,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真是“莫谓山高空仰止,此中真有上天梯”。据记载,天门洞是台地边缘的一个地下溶洞,因向斜构造之力的挤压、坍塌、溶蚀,使南北两端岩层崩落,裸露天门,形成“天门洞开”;天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扶摇而通天,犹似一枚明镜,镶嵌于蔚蓝的天幕之上,终年氤氲蒸腾,景象变幻莫测,时而有团团云雾自洞中吐纳翻涌,时而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瑰丽神奇,宛如幻境,它既是世界罕见的高海拔天然穿山溶洞,也是天门山的灵魂所在,被誉为天门山四大奇观之首。
从天门洞下到天门洞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沿着天门洞下的台阶攀爬而上;另一条是乘坐天门洞右下方新修的穿山自动扶梯,可直达天门洞,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后者。
乘坐穿山扶梯,大约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到达了天门洞。进入天门洞中便感到微风拂面,凉气习习,给人以清爽舒心之意。逡巡细览,只见四周岩壁均为赫黄色,厚重结实,坚硬无比,奇异的是右侧的岩壁呈湿漉漉状,有流水渗淌的痕迹,而左侧的岩壁却清丽干爽,毫无水印。据说,左侧的岩壁就是在滂沱大雨过后,也不会发生水流垂挂的现象,而却在干旱的季节里,有时能从万丈绝壁怒泄而下一股洪水,凭空狂涌,啸声如雷,地动山摇,极为壮观,这就是天门洞独有的奇观——“天门翻水”。记载表明,这一现象十几年或几十年才遇一次(1949年,1965年,1976年,1989年,1998年都曾发生过),每次时间可持续15——45分钟。有人说,“天门翻水”预示着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如,社会变革、人类浩劫、自然灾害等,这究竟是自然的巧合还是天机的预警?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在天门洞口岩壁的一侧镶嵌着一块黑漆的石碑,上面记载了世界著名冒险家、被誉为蜘蛛人的法国人——阿兰-罗伯特,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徒手攀爬天门洞口岩壁的过程。2007年11月18日,阿兰-罗伯特用时40分钟,由洞底攀爬到洞顶,高度约200米,部分路段岩壁倾斜度大于90度,更为惊险的是他由洞顶又攀爬回地面。阿兰-罗伯特以高超的攀岩绝技和无与伦比的勇气,在天门洞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绝壁芭蕾,也创造了他极限运动生涯的奇迹。


可能是时值旅游的高峰期,在天门山索道上站我们排队等候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登上了下山的缆仓。天门山索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观光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由山顶直达市区,犹如一道彩虹飞架天空,又似一条巨龙腾翔于苍穹中,它被誉为是天门山的四大奇观之一。坐在运行的缆仓中,我们既可以尽览天门山的全景,又可享受好似飞翔一样的体验,大约经过半小时的运行,我们就顺利抵达了天门山索道的下站,也就是张家界的市区,至此,紧张而愉快的张家界三日游就这样结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