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

标签:
杂谈贾樟柯山西汾阳山河故人 |
分类: 影视片花 |
山河依旧,故人何在?
本片依然彰显着贾樟柯固有的电影风格——仿若纪录片的写实,依然不变的是以山西汾阳为背景,以赵涛为女主,以叶倩文的歌曲为点缀,依然关注的是底层百姓的生活。
与以往影片不同的是,本片以三个时间点(1999年,2014年,2025年)为节点,讲述了赵涛饰演的女主角沈涛的三段故事,演绎了一位传统中国女性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和社会变迁的波澜中,历经坎坷磨难,跌宕起伏的命运,其中有爱情、友情、亲情的交织,有个人、婚姻、家庭的巨变,可谓是一部另类的“中国断代史”。
1999年是过去时,追述的是一场三角恋的故事。风华正茂的小学教师沈涛,在情窦初开之际,陷入了两位追求者——煤矿工人梁子和煤矿老板张晋生的纠结中,在那个经济觉醒的年代,在两位追求者的几番碰撞后,沈涛舍弃了仅有一颗爱心的梁子,投入到一夜暴富的张晋生的怀抱,由此,恼怒的梁子,愤恨交加,不得已远走他乡,而沈涛和张晋生喜结良缘,以儿子张到乐的出生为这个章节画上了句号。
2014年是现在时,讲述的是15年后生活的变故。首先是沈涛的婚变,当年她选择的张晋生“耍大了”,与她离婚后带着儿子去上海做“风投”了;其次是梁子的病变,当年沈涛没有选择的梁子因常年在矿井下工作,患上尘肺后,不得不返乡回家,疗伤治病,这其中,最为温馨的是沈涛向贫困交加中的梁子伸出了援助之手,我觉得,沈涛如此落落大方的善举,与其说是她对梁子念念不忘的旧情,不如说是她对梁子隐隐愧疚的补偿;最后是沈涛父亲的猝然去世,她的老父亲在看望战友的途中,在阳明堡火车站悄然离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本就令沈涛五雷轰顶,伤心欲绝,但更使她惊诧的是从上海归来悼念姥爷的儿子张到乐,这个她心心念念的儿子不但完全被“洋化”,而且与她没有丝毫的母子亲情,尽管她捧着一颗滚烫的心,尽管她对儿子恋恋不舍,但残酷的现实还是不能让她把儿子留在身边,这个章节以沈涛送儿子去上海而终结。
2025年是将来时,畅想的是11年后生活状况。本章节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沈涛的儿子张到乐在澳洲与他的老师米娅的忘年之恋,这样的情节似乎游离于本片的主题之外,似乎与前面两个章节严重割裂,似乎不伦不类且格外生硬狗血,其实,在我看来,沈涛的儿子之所以会与年长的老师发生不伦之恋,是长期缺失母爱的渴求,是寻求母爱温暖的慰藉,貌似荒诞离奇,其实是单纯而幼稚的儿子把成熟而年长的老师幻化成了母亲的形象,这是儿子内心孤寂的折射,这是儿子精神落寞的反映,谁应该对儿子张到乐这一荒唐的行为负责?是父亲张晋生吗?他还在逃避中郁郁寡欢,是母亲沈涛吗?她还在孤独中翩翩起舞。“山河”的沧桑,“故人”的变迁,就这样毫不留情的在张到乐身上打下了怪异的烙印。
显然,贯穿本片的主要人物是母亲沈涛,她见证了时代的变化,她品尝了生活的苦乐,她由衷的感叹道——“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是的,父亲用真情陪伴了她的成长,梁子用友情陪伴了她的青春,张晋生用爱情陪伴了她的婚姻,儿子用亲情陪伴了她的牵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父亲去世,梁子患病,张晋生离去,儿子出走后,虽然文峰塔依然高耸壮丽,虽然汾河水依然暗流涌动,虽然迪斯科依然铿锵有力,但最后在漫天飞雪中翩翩起舞的却是她孤寂一人,有些失魂落魄,有些晚景凄凉,真的是“山河依旧,故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