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陵(一)

(2024-10-29 22:10:33)
标签:

杂谈

乾陵

永泰公主

懿德太子

分类: 旅游杂记
唐陵之冠——乾陵(一)
乾陵(一)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是陕西唐十八陵中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墓,也是我久有的欲游览的一个心愿。于是,在6月29日下午我们从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出来后,就直奔乾县,并下榻于此,为第二天的乾陵之游做好准备。
6月30日一早7时许,我们就从乾县住宿的酒店出发,约有十多分钟的车程,就抵达了乾陵游客中心,只见游客寥寥,工作人员才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岗位,其间,我们才了解到乾陵景区不仅仅是一座乾陵,而是由五个独立的景区构成,依次是仿唐乾陵地宫、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乾陵和章怀太子墓,在这五个景区之间有景区观光车来回循环往复,游客可在乘车点随机乘车。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购得了五个景区的游览通票(每人100元)和景区观光车票(每人30元),开启了期盼已久的乾陵之旅。
仿唐乾陵地宫乾陵(一)
过了检票口,向北行不多远迎面就是永泰公主墓,在永泰公主墓右侧就是1994年建造的仿唐乾陵地宫。仿唐乾陵地宫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勘探以及参考乾陵景区已经开挖的几座陪葬墓的墓室结构而仿造的,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内的地宫情景。跨过朱红色的拱形大门,就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只见在大厅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书写着《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和《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再向前行就是灯光幽暗的拱形甬道,在甬道的两边有各自独立的六座洞穴,洞内塑造着一组组形态各异的群像,从洞前的说明牌可知,其都是对武则天时代大事件场景的再现,有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互诉衷肠的“唐宫春月”,有武则天乔装打扮的“微服私访”,有武则天平息叛乱时的“运筹帷幄”,有武则天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召见使者”,有“大唐盛世”的“唐宫乐舞”等等,最后一组“登基大典”较为宏伟,它艺术地还原了在公元690年重阳节时,武则天“登基大典”时的情景,这也是武则天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自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女皇帝。
顺着弯弯曲曲的甬道再往前行,经过一道石门后,就是仿造的乾陵地宫,它分为三部分,即前墓室、中墓室和后墓室,前墓室是三尊佛家的塑像,这可能与武则天生前信奉佛教有关,中墓室则供奉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牌位以及贡品,最为宏伟壮观的是后墓室,呈正方形,四周墙壁上绘着反映宫廷生活的壁画,其顶为圆形,有闪耀着的日月星辰,墓室正中放置着一幅棺椁,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并排躺在其中,其身上和周围散放着各类奇珍异宝,琴棋书画,和服饰器皿等等,由于灯光的昏暗,再加之地下的凉爽潮湿,给人以阴森森的恐惧之感,我们没有过多的停留就按原路返回,来到永泰公主墓的门前。
永泰公主墓
乾陵(一)
      永泰公主墓的大门为回廊式仿古建筑,飞檐翘脚,古朴凝重,其廊前正中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乾陵博物馆”,在其两侧的廊柱上镌刻着一幅“博物”嵌名联:“博藏李武千秘史,物聚唐周两代珍。”走上台阶,我们才能看到在门楣的正中还有一块金字匾额——“唐永泰公主墓”。
跨过大门迎面是一块硕大的麻石,上面刻写着郭沫若题写的五个蓝色大字——“乾陵博物馆”。拾级而上,前面是一条宽阔笔直的神道,其两侧对称竖立着拄剑石人像和石狮,走过废弃的阙楼遗址,就是永泰公主墓的地宫。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门前悬挂的一幅对联:“公主不须伤永逝,墓门从此喜常开”,这似乎是对早逝的大唐公主的安慰。永泰公主墓是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它的主人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685——701),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女,她16岁结婚,公元701年17岁时因与哥哥、丈夫窃议了武则天的私生活而被武则天杖杀,最早埋葬在河南洛阳,现今的这个墓是她的父亲李显重做皇帝后,可能有愧欠之意,于是在公元706年将其从洛阳迁来并进行了厚葬。此墓在唐朝末年或五代十国的时候就被盗过,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时仍出土了1360余件文物,它是新中国后陕西发掘最早、规格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公主墓。
据介绍,永泰公主墓的地宫全长87.5米,宽3.9米,最深处距地面16.7米,同大多数唐代地宫一样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过洞。一般的过洞都呈斜坡状,大多前半部分为土洞,后半部分为砖石结构。在永泰公主墓地宫过洞的土洞部分有六个象征着院子的天井和四组对称的八个象征着院中厢房的便房,便房中陈列着一些武士俑、侍女俑、陶盆、陶仓、陶灶等陪葬品,彰显着主人视死如生的观念;再顺着土坡道下行,过洞突然变窄,地面也由土地变为砖砌,这就是甬道,相当于今天我们认为的走廊,走到甬道尽头,地面趋于平整,就到了地宫的第二部分前墓室。永泰公主的前墓室宽敞明亮,四周壁画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据说,前墓室一般是置放供品的地方,再往前行,经过一道石门就是地宫的第三部分后墓室。凑近前细看可以看到,在石门的门楣上有盗墓贼打破石门的明显痕迹,后墓室呈天圆地方状,其中陈列着一尊石椁,据介绍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时,有两具尸骨,经鉴定,一具是年仅17岁的墓主人永泰公主,另一具是永泰公主年仅19岁的丈夫武延基,因为历经千年,时间久远,椁内的木棺已化成碎片,金银珠宝已被盗窃或发掘一空,椁内的尸骨也被清理,所以,现存的石椁是尊空椁。
懿德太子墓
乾陵(一)
从永泰公主墓出来,随机坐上门前的景区观光车,大约行一、二公里,就来到了懿德太子墓门前。
懿德太子墓的大门是一石柱牌坊,其正中书写着金灿灿的“唐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两侧的对联为:“皇家生有福无功寄世存身荣万载,太子表加官进爵雕碑筑墓愧千秋”。后来,在馆内浏览了《懿德太子生平展》,方才理解了这幅对联的含义。原来,懿德太子,名叫李重润(682——701),和永泰公主是同胞兄妹,他的父亲也是唐中宗李显,他的爷爷奶奶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他与妹妹永泰公主的命运一样,也是因为窃议奶奶武则天的私生活而被武则天杖杀,死时年仅19岁。同样,像永泰公主一样,在他的父亲唐中宗李显重登皇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将其墓从河南洛阳迁至此地,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其合葬,追赠其为太子,谥号懿德,由此,懿德太子墓也成为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
懿德太子墓的规模和结构同永泰公主墓大同小异,都是石柱、石人、石狮竖立在神道两侧,地宫也是由过洞、前墓室和后墓室三部分构成,所不同的是,懿德太子是以帝王的身份厚葬的,所以,他的地宫要比永泰公主墓的地宫要长一些(100.8米),出土的文物也比永泰公主墓要多(1900余件),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掘最早、规格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贵族墓。
游览完懿德太子墓,最让我感慨的是李重润的有幸身世和不幸遭遇,正如地宫门前的对联所言:“立为皇太子未承皇位即遭戮,生在帝王家即继帝嗣有位囚”,可以说,他是唐朝最为悲催的太子,没有之一。乾陵(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万荣稷王庙
后一篇:《黑雀特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