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之行(一)——黄鹤楼

标签:
杂谈武汉黄鹤楼崔颢岳飞 |
分类: 旅游杂记 |
7月20日(2024年)一早,我们从万荣出发,8:30在运城机场乘坐深圳航空公司ZH8776的航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上午10时许抵达武汉的天河机场,开启了又一次的欢乐之旅。
从天河机场乘坐地铁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就顺利到达了预定的酒店,稍作休整后,我们便徒步前往久已憧憬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原来的黄鹤楼已经被毁,现存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新修建的。传说三国的费祎在此化仙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之所以闻名遐迩,主要是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其中以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最为显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据说,李白到此看到崔颢的这首诗,不禁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们顶着炎炎的烈日,从西门进入黄鹤楼景区,远远眺望,只见黄鹤楼巍峨耸立,大气磅礴,黄瓦朱檐,雕梁画栋,尤其是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大有向上腾跃之势,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拾级而上,走进大门,跨过检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白色的佛塔,即,胜像宝塔,俗名白塔,只见其造型精美,塔体别致,座如莲花,中间状似宝瓶,以伞相隔的顶部冠以葫芦,据说这座宝塔建于元代建于1343年,是供奉舍利和安葬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原耸立在黄鹤楼旧址旁,1984年重建黄鹤楼时迁至于此。
绕过宝塔,其后是一座朱红色的三门牌坊,门额上镌刻着四个鎏金大字“三楚一楼”,这是对黄鹤楼地位的褒奖。穿过高大的牌坊,就来到了黄鹤楼的正前方,只见在其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二层的亭阁,一座被命名为“揽虹”,一座被命名为“瞰川”,仿佛是对黄鹤楼的守护。移步向前,只见在黄鹤楼台基的下方有一碧草浓郁,繁花点点的花园,其中的铜雕“黄鹤归来”格外醒目,走近可见两只黄鹤,脚踏一龟一蛇,瞩目远方,栩栩如生。抬头仰望,五层叠加,古色古香的黄鹤楼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颇有飞奔腾跃之势,尤其是悬挂在其正上方的匾额——“黄鹤楼”三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折行登上黄鹤楼的台基,只见在一楼正门的上方横置着赵朴初题写的牌匾——“气吞云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恢宏。在其两侧是刘海粟题写的对联:“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随着人流走进一楼大厅,引人瞩目的是一幅彩色壁画——《白云黄鹤图》,它取材于《橘皮画鹤》的古代神话传说,兼具“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只见画中祥云缭绕,楼宇耸立,一只仙鹤,驼着一位吹着长笛的神仙,在黄鹤楼上腾空而起,直达云霄人间,而众人在黄鹤楼前仰望黄鹤,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天上人间欢乐祥和的气氛。据传说: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这个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吹奏曲笛,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在这幅壁画两旁的立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绕过一楼的壁画登上二楼,其中央展示的是唐朝至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由于兵火战乱屡建屡废,现在的黄鹤楼是依据清朝同治楼的雏形而建,集北雄南秀的风格于一体,雄浑稳健,古朴典雅,六十个翅角翼舒凌空,蔚为壮观。在二楼大厅正面的墙上,镶嵌着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本文仅用246个字生动描述了黄鹤楼的建筑状况和历史渊源,高度概括了黄鹤楼奇、高、险、美、妙的五个特点,本文是现存最早的介绍黄鹤楼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两侧各有一幅壁画,左侧是《孙权筑城》,反映的是黄鹤楼最初作为军事设施的建筑过程,右侧是《周瑜设宴》,表现的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在黄鹤楼设宴欲扣押刘备的故事。
黄鹤楼的三楼主要用书画展现了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句,其中以一幅图文并茂的壁画《人文荟萃》最为醒目,此画以绣像的方式描绘了唐宋时期十三位文化名人的风采,更主要的是选录了他们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词为题款,意在彰显黄鹤楼“人文荟萃”的主题,这十三位文化名人是杜牧、白居易、刘禹锡、王维、崔颢、李白、孟浩然、贾岛、顾况、宋之问、岳飞、陆游、范成大。
黄鹤楼的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它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厅内陈列着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时的即兴之作,其中有李可染的山水画,李苦禅的遗作,吴作人的书法作品等,意在供游客欣赏或选购。
步入五楼大厅,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幅《江天浩瀚》的壁画,此壁画由十幅图组成,优美壮观,意境幽远,完整呈现了万里长江雄浑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渊源。站在黄鹤楼的顶端,凭栏远眺,虽然看不见崔颢的“历历汉阳树”和“萋萋鹦鹉洲”,但可以看到滚滚长江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奔腾向前,与宛若一道长虹的武汉长江大桥在这里相会,形成开阔奔放的“十字”之势,再加上高楼林立,飞阁流丹,车水马龙的武汉市美景,让人油然而生“极目楚天舒”之感。

从黄鹤楼下来我们沿着指示牌一路向东,观赏了遗留的“古铜顶”,撞击了吉祥的千禧钟,穿过四柱擎天的“涌月台”,登上商业气息浓郁的白云阁,再走过一段牌坊林立的石径路后,忽然一尊高大威武的铜像出现在眼前,走上前去细看,方知是宋代的岳飞,只见其右手扶鞍勒马,左手攥书肃然而立,双目炯炯如炬,直视远方,眉宇间透露着忧愤忧郁之情。铜像后面是一组青石浮雕,再现了岳家军驰骋疆场,大败金兀术的场景,上面还刻有岳飞手书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在岳飞铜像的正对面有一座石柱绿瓦,玲珑通透的六角形廊亭,上前细看方知是岳飞亭,即岳武穆遗像亭,其中陈列着岳飞的石刻像。原来,此地曾是岳飞统帅岳家军抗金的指挥部,岳飞在此屯兵七年,多次北伐,战功卓著,所以此处也是后人纪念岳飞之地。现在的这个岳飞亭建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意在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亭柱上的对联为民主革命家孔庚所撰: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与湖南的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今,登上了“腾空欲跃”黄鹤楼,往昔,曾游历过“状似盔甲”的岳阳楼,下一个目标就是以“万荣天才王勃”享誉的滕王阁了!
前一篇:《贝隆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