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

标签:
杂谈我本是高山张桂梅 |
分类: 影视片花 |
电影《我本是高山》之随想
我对电影《我本是高山》期待已久,原因有三:一是它是根据享誉全国的“时代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即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的;二是饰演张桂梅的是当红实力派演员海清,尤其是在电影上映前,网上流传的多张张桂梅与海清剧照的对比,可以说是形神兼备,令人惊叹;三是它虽然被定性为是一部张桂梅的传记片,但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份的张桂梅,决定这部电影一定是一部聚焦于“教育”的电影。
看完本片我的第一感觉是,本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片,因为它只是截取了张桂梅在2008年至2010年初创华坪女子中学的这一片段,且未能尽情、充分展示和表现张桂梅作为“时代楷模”高光亮点,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单薄、琐碎和普通,还不及当前在宣传和介绍的张桂梅高大、形象和感人。这可能也是本片在上映后争议不断,频频被吐槽的原因,以至今天的豆瓣都还未显示出评分。
在我的印象中,张桂梅感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扎根滇西贫困地区四十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余名大山里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二是她敬业奉献,忘我工作,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捐助的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本片正面展示了张桂梅在创办和管理华坪女子高中初期的艰难困苦,彰显了张桂梅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用闪回的方式探讨了张桂梅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整体来说,本片悉数罗列出了张桂梅在创办和管理华坪女子高中时窘迫和矛盾,如资金的短缺、教师的辞职、学生的失学和厌学等棘手问题,但影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只是泛泛而谈或者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刻的揭示和细致的表现,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未能充分彰显张桂梅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是把张桂梅办学的初衷放大为,是为了摆脱亡夫伤痛,走出个人困境的思想,这一立意是本片被吐槽、被拉胯、被围攻的最大伤痕。其实,在我看来,不能说张桂梅办学的初衷没有这一思想,但这一思想不是她独立办学的主要思想,从影片中,张桂梅经常佩戴党徽,喜欢听《红梅赞》歌曲,关键时刻重温入党誓词来看,还是她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支撑着她要拯救大山里的孩子,要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本片虽然有些平庸,有些琐碎,没能张扬张桂梅的事迹,没能唱响主旋律的力量,但我感到,它和它的主人公张桂梅还是给我们传递了朴素的人生信念和哲理:首先是知识改变命运。用张桂梅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受教育的女性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正是这样的领悟,才让张桂梅破釜沉舟,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其次是学习是要下苦功夫的。苦功夫是什么?张桂梅在影片中给出了答案,就是学习时间的保证,所以,补课成了华坪女子高中的常态,节假日对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形同虚设,务实求真的张桂梅正是下了这样的“苦功夫”,才铸就了1600余名大山里的孩子大学梦。
片名“我本是高山”出自尼采的经典语录,这是对人生的一种定位,张桂梅将其作为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意在激励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向上竞争力:“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最后,让我用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作结,也算是对这位“全国优秀教师”的致敬: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