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在这么静的深夜,深深地问到自己的内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好半天,没有回答,只有心脏跳动的声音。
扎实、平实、丰实,朴素的教学,用细细的爱、轻柔的呼吸去聆听每一朵花开放的声音,感悟那每一朵花、每一滴露珠、每一缕炊烟、每一股清风、每一片白云……让学生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精神生活的摇篮中身心经历着、感受着、体验着认知的、情感的、生理的、心理的、交往的、精神的——整个生命活动的全部意义。内心深处做出这样的回答。
回顾这一年的语文教学,最大的体会就是语文教学的复杂与简单。
语文教学复杂,原因是要让学生的丰富的体验中聆听到生命化开的声音,需要多方面的前提工作。
备课动心思。
备教材的前世今生。
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扣住所要讲授的科目往深里挖。可是突然发现,即使我把教材吃得再透,学生进不去,也是白搭。既然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那么为什么备教材的时候牵引后连,而只在所要讲授科目上死抠呢?
于是,每备一堂课的时候,我都认真思考这样几点:
作者:中学三年的教材里是否引用过他的多篇文章,如果是,这几篇文章有什么关系,在认识作者角度上来看,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如果不是,那么该让学生怎样更全面的了解作者。
教材:
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钻进去”;要创造地使用教材“钻出来”。
所谓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不单单是掌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从而安排课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纵观整个中学三年甚至六年的教材,思考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地去学习,去感悟。
所谓“钻”出来,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合理利用,同时要有所选择的循序渐进的全方位了解与教材相关的资源。
比如说,我们学习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可以探寻济南有关二人的名胜古迹。再比如说学
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初中三年,从散文到小说,还有杂文,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让学生认识到了先生的文章和精神世界。初中教材选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是《风筝》,第二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初一这一年里学的。一篇是从兄弟亲情引发的关于自省、精神的虐杀等问题的思考,一篇是由私塾生活位代表的童年生活的回忆牵连到的有关教育的问题的思考。有很多学生连先生的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没有读过,就认定了先生的文章是读不懂的,先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在起点上就已经杜绝了到达终点的道路。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就在于,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先生的文字,还没有认识到先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丰富的、感性的、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就已经被听到的吓懵了。我就引导孩子们主要先去体会先生文字后的浓郁的情感,纯朴真挚的内心世界。根据学业阶段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再结合相关内容慢慢的把鲁迅先生的整个生平,尤其是导致他思想发展变化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阶段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有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更加激发起去阅读先生文章的渴望,并且能够更加理智而全面的认识先生。
做学生的心灵使者。
备学生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不是舞台上的演员,更不是独角戏演员。每一堂课都不能忽略我们面对的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所识、所想、所感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
问卷调查,周记,作文,课间十分钟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反馈,电话沟通,课前准备时间的状态等等都是我们了解学生的好渠道。
备课时可以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再具体点,要把握学生的基础,一是学生有哪些基础,做了那些准备,这个准备是不是你今天要讲的知识的起点,我前面所讲的知识的终点到今天的起点,要跨几个台阶,在起点和重点之间有几个环节和要素,你怎样去把握这个环节和要素。一个是要找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的错误往往是课堂上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常常在一个学生出现了思维错误的时候,仔仔细细的帮助他分析根源之后,表扬他。表扬的不是他出错,而是他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思维碰撞的机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思维的进步。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打开,并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更好地解决方法。学生思维的开阔也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自主选择,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激发创新的火花。
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更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无论是详案还是简案,都能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都会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语文是一朵莲花,它静静的绽放,无论是教师偶发的思路阻隔还是学生偶发的奇思妙想;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中的肓点还是师生瞬间生发的灵感、妙想,都轻轻的散发着幽香,香远益清。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教育之复杂,康德说:“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教学之复杂性在于教学是围绕人展开的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参与其中的诸多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班级文化等作为一个整体中平等的组成部分而不断地相互影响。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贡献。
检查昨天晚上的作业掌握情况,我叫了几个同学到讲台上听写。
要求是先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在姓名下面开始写我听写的内容。
一共叫了四个同学:有两个同学的书写认认真真;一个同学前面写得很认真,后半部分开始敷衍了事;第四个同学的书写底子还是不错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故意写得歪歪扭扭,字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不是结构分得很宽就是所有笔画都堆砌在一起,再看他自己的名字,不知道是谁为他创意的艺术体签名,根本看不出叫什么,只是一堆弯曲变化的线条勾连在一起。
可想而知,班里同学哄堂大笑。这两个同学走向自己作为的时候,一脸得意的神色,仿佛做了什么光彩的事情。同学们的反映也是各异,有的没反应,有的鄙夷,似乎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套。”有的则喝彩,向他俩竖起大拇指,喊着:“好样的。”有的同学则看着我,似乎在等待什么。
我并没有说什么,一一对他们书写的内容进行了评判,只是评判的时候对书写认真的两个同学做了详细仔细的分析,并由他们的内容拓展出许多相关的内容;而对书写一半认真一半潦草的同学,只认真分析他书写认真的部分;对于那位在黑板上大搞所谓艺术体的同学,则是能看清楚的地方就算对,看不清楚的地方就算错误,绝对不询问。这两个同学显然对我的区别对待有不满。有一个干脆站起来问:“老师,我写对了,为什么给我判错?”
“对了?可是我看不出来啊。”我微笑着看着他。
“老师您为什么不问问我呢?”呵,还振振有词。
“正如我刚才也没有问你为什么把字写成这样,甚至自己的名字也可以乱涂一样,我觉得你一定有你的理由。我的理由过一会儿再向你解释好吗?”我不温不火。他无奈地坐下了。
“同学们,听写的这四位同学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汉字的书写。现在有一种科学叫笔迹学,是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也说:‘笔迹学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这和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字如其人’的说法是一致的。”我不去谈论孩子们的书写,也不想按计划进行而掠过今天的小插曲。
“西汉文学家扬雄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书、心画也。’
苏轼在《论书》中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这时候同学们非常安静,或许他们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内容。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逋的字清气可以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字还可以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同学们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被我的讲话内容吸引,听的认真极了。我心中想,一定要借这次机会让孩子们好好认识一下书写的重要性。
“当我们心中生气、愤怒或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或怨恨、思慕,或心中不平,在写字的时候都会发泄出来,所以说字还是人们内心情绪的流露。我想刚才小鹏的书写出现这样常人难以看清的字体,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而他平时的书写是非常共整认真的,端正刚毅,充满自信。而小刚的字更是有原因的,我们看他前面的书写是他品行的真实写照:温和,明朗,但是后面的字迹变得模糊不堪,也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信得过他们的人品,所以我不想问。”说到这里,我停了一下,看了这两个同学一眼。我发现他俩的不满已经悄悄退去。
“可是,孩子们,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请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当我把征询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同学的时候,孩子们很感兴趣。
“假设你们第一次看到黑板上这四位同学的字迹,就算现在你们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来看这四位同学的字迹,对字后面的人会有怎样的评判呢”我把问题丢给学生,我想看看他们的想法。
“对书写认真的同学评价高,对书写不好的同学则有可能嗤之以鼻,连跟他接触的兴趣也没有。”我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的声音已经响起。我看到有不少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我又把目光投向那俩不满的孩子,发现他们羞愧得低下了头。
“是啊,在社会交往中,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书写或许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它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会导致别人对自己的误解,从而损失了机会,甚至损失了更多。正如我刚才决不向他俩询问,直接判错,因为我觉得他在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内心是不对这些字的内容负责的,对错无所谓。”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那俩孩子,我发现他们不知何时已经抬起头十分转注地听我讲。
“孩子们,请记住,无论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心中怀有怎样的情绪,都请认真对待你笔下的文字,尤其是书写我们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写出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我们自己,我们每写下一笔,其实就是向外人展示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告诉外人可以如何对待我们啊。”孩子们,你们是否明白我的心思?
班里安安静静,给孩子们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内容照常进行。我发现无论是写在黑板上还是写在本子上,孩子们的书写有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可以演绎出最简洁的诗意。课前三分钟美文推荐,孩子们的审美眼光,鉴赏水平,品析的语言,足以让我们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简洁的语文课堂,以少胜多,少的是我们对文本的烦琐分析,过多的形式主义做法,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多的却是心里那音乐般美好的旋律,多的是课堂上真诚而深刻的对话。有人说过,简洁,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更是现代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我的梦想课堂就是这样,在简单中充满尊重,在简单中怀有期待,在简单中感受语文的诗意,在简单中寻求我的梦想课堂。
语文是一朵莲花。懂莲花者知其洁,
敬释莲者知其昂。
我有我心中的天堂,
只为人间铺满花香。